不支持Flash
|
|
|
國際匯率-通貨膨脹-全球經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03:38 第一財經日報
郭繼豐 ●歐洲國家很難達到施壓日元升值的目標,因為這次美國已經暗示將不會參與,因此歐洲國家無法單獨成事 ●若人民幣加息,極有可能像泰銖加息那樣引來更多的“熱錢”,從而催化流動性走向泛濫,對股票市場可能會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關于國際匯率 定于2月9日至10日舉行的G7財長以及央行高官會議在德國埃森舉行,日元持續走軟的問題被單獨列出作為議題。以美國財長保爾森為代表的美國人士,也仍在給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世界各國的匯率將如何變化? 林毅夫:外匯儲備顯著下降,國民經濟將為此付出巨大代價。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網站刊登《關于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思考與政策建議》簡報(2007年第5期,2月9日),其中林毅夫教授認為:日本、中國臺灣地區的經驗表明,匯率大幅升值既未能減少外貿順差,也未能減少外匯儲備的增加,而且很可能會對我國經濟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所以,人民幣大幅升值既未能減低我國經常賬戶的盈余,也很可能不能減少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真的顯著下降,國民經濟將為此付出難于承受的巨大代價,因此,試圖以人民幣大幅升值來達到降低外匯儲備的目的無異于飲鴆止渴。如果我國人民幣的幣值比其他國家低估,那么,我國貿易盈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應該比其他國家高;但是,我國貿易盈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東亞經濟中處于最低水平;從我國這幾年的貿易盈余狀況來看,人民幣的幣值并沒有嚴重低估。 裴絲(Felicity Percy):歐洲國家很難達到施壓日元升值的目標。巴克萊固定收益研究總監裴絲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認為:1985年迫使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是由美國主導,但這次保爾森先生已經暗示將不會參與,因此歐洲國家無法單獨成事;目前的形勢下,日本央行也會更加強硬。從歷史看,美國為了擴大對日出口,希望日元升值。但最近兩年盡管日元疲軟,美國對日出口還是增長很大,這是因為日本經濟在復蘇,匯率的因素反而退居其次;在這種背景下,美國不愿意通過逼迫日元升值來獲取短期利益。目前日元的利差交易在國際匯市交易量很大,長期作為套利工具也會給日元帶來貶值壓力,預計日元利率在今年中會由目前的0.25%升至0.75%,年底則可能升至1.25%。 關于通貨膨脹 隨著人民幣波動性升值、經常項目順差的繼續擴大、外匯儲備的繼續增加,流動性過剩泛濫,加息傳聞不斷。是否存在或會引起通貨膨脹? 王小廣:流動性泛濫并不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經濟運行與發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廣,發表《2006宏觀經濟領域三大爭論》(《決策》,2006年第12期),認為中國經濟中短期均無通貨膨脹之憂。王小廣認為:流動性過多或泛濫并不必然導致通貨膨脹的壓力。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是產生通貨膨脹的一個條件,但要想轉化為真實的通貨膨脹,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實體經濟因技術進步放慢或全面性的資源供應短缺,使供求之間存在“硬缺口”,即持續的或逐步擴大的供不應求。后一個條件在當今世界范圍內及中國近階段的經濟發展中根本不存在,因高科技革命及全球化等因素的作用,中國以及全球貨物市場總體上面臨的是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供求缺口較大主要存在于石油產品上,即使前一段時間存在像原材料供求的缺口,但也不過是一種“軟缺口”,“軟缺口”會導致價格水平階段性上漲,但持續時間不會很長。在這樣的條件下,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只會導致流動性過剩而不會轉化為高通貨膨脹。 劉勘:人民幣加息可能會引發“泰國式”震蕩。華林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劉勘2月5日在《財經時報》發表《人民幣加息可能會引發“泰國式”震蕩》一文,文章認為,當前,遏制本幣過快升值和外資過大流入,已經成為亞洲各國央行主要控制的目標之一。目前市場上關于人民幣加息的預測日益濃厚,在雙順差和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流動性過剩越來越大的狀況下,若人民幣加息,極有可能像泰銖加息那樣引來更多的“熱錢”,從而催化流動性走向泛濫,對股票市場可能會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剛剛放開外資銀行的國民待遇,金融監管體系和能力還有待于完善,任何金融價格型貨幣政策出臺,都會對金融市場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若調控措施不當,亦可能發生泰國式的震蕩,敏感的股票市場一定會被折射出來,所以是股市投資者高度警覺的重點。而且,現在最希望人民幣加息的,正是準備“重兵狙擊”人民幣資產的外資銀行。 關于全球經濟 全球經濟失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失衡條件下,2006年世界經濟獲得了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水平。在2007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什么情況? 《德勤研究報告》:全球失衡的“完美風暴”中心經過后將會是一片狼藉。《2007年全球經濟展望——危機是否將近,還是事態比我們想得要好?(上)》(《德勤研究報告》,2月9日)認為:美國的投資遠比其儲蓄高(經常項目赤字),世界其他地區的儲蓄遠高于它們的投資(經常項目盈余)。這是全球經濟巨大的失衡。有巨大的資金從全世界流入美國。如此巨大的資金轉移在近代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很可能不能永久持續下去。因此,僅僅是由于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使得不再有資金流入美國,都可能動搖世界經濟。悲觀主義者相信全球經濟的失衡是美國人的過錯,美國消費者儲蓄太少而借貸太多,他們選出的政府也做了相同的事情;樂觀主義者認為,全球經濟失衡主要是亞洲過多的儲蓄造成的,亞洲消費者和公司的儲蓄大大超過本國的投資需求。兩種觀點中都有一些正確因素,亞洲和美國這兩個地區是互補的。另外,由于全球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其他一些國家(中東、俄羅斯)出現巨額盈余,這些資金也被用來融資美國的赤字。因此,全球失衡是“完美風暴”的特殊情況。也許世界目前在這個風暴中心。如果是真正的風暴,風暴中心經過后將會是一片狼藉。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