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房產商的避稅措施并不難對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7:08 新京報
對于稅務部門而言,查明一份有違市場公平交易原則,且涉嫌避稅的裝修合同是相當容易的,在技術上并不構成障礙。 盡管現在是暖冬,但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感受到的卻是濃重的政策寒意。與此同時,房企的御寒措施也在頻頻被曝光。據2月7日《上海證券報》報道,自國稅總局公布《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以來,許多房產商采用將毛坯房緊急轉為裝修房等方法抬高開發成本、規避稅負。 在《通知》誕生伊始,就因其巨大的殺傷力和市場反應,而被稱為“增值稅清算風暴”。盡管《通知》已于2月1日正式實施,但是多數城市的清算細則至今尚未出爐,同時房產企業的應對措施卻已是紛繁呈現了。這表明,《通知》內容最終能否貫徹落實還是一個問號,而監管部門是否能夠做到令行禁止也將面臨考驗。 《通知》要求房地產開發項目在銷售結算時按累進稅率,征收開發利潤30%至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稅,而開發商的利潤率則是計稅基礎。因此,想盡辦法增加成本成為開發商減少稅負的途徑。據報道,為了能夠增加開發成本、減少賬面利潤,開發商往往會與關聯裝修公司簽訂虛高價格的裝修合同,然后以裝修房的形式銷售,這樣就能夠降低房產開發企業的利潤率,同時把利潤轉移到無需繳納增值稅的裝修企業,從而達到了避稅的目的。 或許從表面看來,開發商的避稅措施相對隱蔽。但是實際上,這樣的集團內部轉移利潤的做法,完全效仿的是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定價的避稅模式,與之相比,開發商的應對舉措僅是“小伎倆”而已。 在跨國公司的避稅體系中,轉移定價是最常見的手法。由于跨國公司往往規模龐大、業務頻繁,稅務部門難以實現對其面面俱到的監管。以文字資料為例,跨國公司內部往來文件、資料、報表都是英文,各家公司有其各自的特定產品和專用術語,僅翻譯理解就費時費力,更不用講細節盤查了。 但是,稅務部門并未因此就放棄對跨國公司稅收的征討。 針對轉移定價問題,國際稅務部門一般都是繞過技術瓶頸,采取預約定價的方式,事先約定跨國公司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關聯交易的定價及利潤率水平等,在此基礎上計算應納稅基數,實行協議征稅,從而有效地實現監管避稅的效果。 與跨國公司相類似,開發商與自建的或有關聯關系的裝潢公司、貿易公司發生業務往來,其目的也是實現內部轉移定價。只是開發商在實行轉移定價時涉及的公司數量、資金規模、往來憑證、區域范圍等與跨國公司相比其實要簡單的多。所以,對于稅務部門而言,查明一份有違市場公平交易原則,且涉嫌避稅的裝修合同是相當容易的,在技術上并不構成障礙。 但是,真正的障礙也并非沒有,那就是房產商與一些地方政府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紐帶。一直以來,房地產開發都是地方GDP的重要支持因素,與地方財政有著相當大的利益牽連。這或許也是在《通知》實施后,多數城市的清算細則遲遲難以公布的原因所在。 不僅如此,只要關乎中央調控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幾乎都很難得到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為此,中央不得不一再對地方政府提出要求。最近,針對從1月1日起上調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標準政策,國稅總局與財政部近日又聯合發出通知,向地方提出了嚴格貫徹落實的要求,就是一個例證。 所以,《通知》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并不是房產商避稅手段是否高明,而在于我國地方政府的經濟利益與監管部門調控落實的決心,否則,即便是再拙劣的手段也能夠順利逃避監管。 □馬紅漫(上海經濟學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