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拉特里奇:中美是彼此熟悉的陌生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4:13 《經濟》雜志

  中美是彼此熟悉的陌生人

  ——拉特里奇對中美關系的觀感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約翰·拉特里奇(John Rutledge)在中國就會像羅伯特·蒙代爾一樣知名。雖然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拉特里奇頭頂上的光環絲毫不亞于他的好友蒙代爾。

  如今的拉特里奇新增了一些和中國相關的頭銜。他是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和北京工業大學聯合舉辦的企業家商學院的外方院長。2006年接受海淀區政府邀請,出任海淀區區長首席專家顧問。2007年1月10日,他還將接受北京市市長王岐山頒發的“長城友誼獎”。“長城友誼獎”是北京市政府為表彰和獎勵在北京建設和發展中做出杰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榮譽獎。

  如果你和拉特里奇交談,你會發現他對中國所傾注的熱情似乎要比對美國的還多,并且他毫不掩飾這種熱情。他會毫不吝惜地將贊美之詞用到中國身上。他說,中國在20年內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他還說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有抱負并且勤奮得多,他不無憂慮地說美國的年輕人被“寵壞了”。

  在采訪中,記者感覺到已近花甲之年的拉特里奇有著在許多年輕人身上都很難看到的激情和冒險精神。他不知疲倦地往來于中國和美國,他可以頭一天晚上參加半夜12點多才結束的中國央視《贏在中國》年度大決賽,然后第二天上午接受兩位記者的專訪外加下午和晚上的兩場到大學的演講。他說自己是個“追救護車的人”,哪里有事就往哪里跑,而領導當今世界變革大潮的正是中國,中國每天都有激動人心的變化。他說他喜歡這種把自己置于“火山口”和“地震中心”的感覺。

  熟悉的陌生人

  保爾森就任美國財政部長之后的首次訪華,還有人給他計算那是他的第多少次訪華。拉特里奇和保爾森一樣對中國來說是老熟人了,只是沒有人替他統計這是他的第多少次訪華,實際上連他自己都不清楚。他每到一個新國家都會努力地去了解這個國度,試著去了解中國對拉特里奇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他會說至少十門外語,也在努力學習漢語,但是他說,一如中國的國情,漢語非常復雜,讓他學習起來很吃力。

  盡管很難說拉特里奇對中國的了解多么全面深刻,但是作為一個經常來中國的善于思考的經濟學家,他對中國的整體情況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你不會從他口中聽到那些明顯偏離事實的話。然而對于大部分沒有到過中國的美國人來說,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拉特里奇說,盡管現在每天都能在美國報紙的頭版上看到有關中國的新聞,但是美國人的腦子中對于中國、中國人、中國的經濟和商業都沒有準確的印象。就像《贏在中國》這個電視節目所講述的中國年輕人創業的故事,肯定會讓美國人感到很驚奇,不只是驚奇,簡直是震驚。美國人認為只有他們才擁有企業家,擁有創新,因此當他們看到中國的年輕人為爭取風險投資而互相比拼時,肯定會感到很震驚。

  一般來說,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都是十分陳舊的。“如果讓美國人畫出中國的樣子,他們會畫出中山裝、自行車、‘紅寶書’或者文化大革命等。”拉特里奇說。他們會記得中美在朝鮮半島的戰爭,但是除了一些老人之外,沒有人會記得中美聯合抗日的事情。因為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直到十幾年前,幾乎沒有任何關于中國的報道。對于不了解中國的美國人來說,中國的發展與許多中國給他們留下的印象的不相符。

  這聽起來非常不可思議,中國已經成功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影響還是很大的。美國人對當下的中國仍然一無所知,這可能嗎?拉特里奇的回答很巧妙:“2009年的時候可能不會這樣,在這之前就完全可能。”或許北京奧運會之后,每位美國人都會重建他們對于中國的印象,因為奧運會期間美國人會從電視上了解到很多關于中國的信息。拉特里奇說:“當我知道北京成功申辦了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我就知道這是一個大事件,這是中國重新塑造自己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腦子中的形象的最好機會。”

  拉特里奇對于中國經濟的未來非常有信心。他經常對美國人講,20年內中國的經濟規模就要超過美國,他認為這是百分百正確并且不可能更改的事情。目前中國的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相當于美國的一半,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10%,美國是3%,所以用不了多少年,中國就會趕超美國。拉特里奇還告訴他的同胞,今天的中國比美國更渴求資本,因為對資本的競爭在中國比在美國要激烈得多。這讓美國人感到很不可思議。

  “追救護車的人”

  拉特里奇總是毫不吝惜對中國的贊美,以至于有時候讓記者也很難分清他到底是真的這樣以為還是在說一些客套話,例如他說,美國人現在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學習如何通過競爭拿到資本,要么學習中文,因為或許你的下一個老板可能就是一家中國企業。

  拉特里奇多次擔任中國央視《贏在中國》節目的嘉賓,對這個欄目贊賞有加,更對中國年輕的創業者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沖勁和激情而感到驚奇。在美國也有一個類似的欄目叫做The Apprentice(《學徒》,又譯《飛黃騰達》),選手爭奪的是高薪的職位。不過,拉特里奇還是說美國的年輕人正在變得越來越懶惰,他們被寵壞(spoil)了。現在的美國人總是習慣于內向型思考(think inside),而不是外向型思考。美國大多數年輕人都只會說一種語言,甚至有些人只說西班牙語。他笑著說或許有一天會出現一個《贏在美國》的節目,這樣的節目可以喚醒美國的年輕人。在他看來,美國人需要敲打,他們才能醒來,他們才能看到中國的發展。中國人努力在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美國人也需要這么做。

  許多人還在沉睡,拉特里奇卻早已醒來。拉特里奇說,他第一次醒來是在1976年,那一年鄧小平視察了南方。當時他正在香港和一些經濟學家在一起,其中包括前不久剛剛故去的米爾頓·弗里德曼。弗里德曼中途離開去會見鄧小平。直到那時候拉特里奇才了解了一些關于中國即將進行的改革,只不過當時了解的情況并不多。后來他擔任美標公司(American Standard)的董事會成員,1988年開始參與美標在中國的投資,之后就一直在研究中國。

  羅伯特·蒙代爾與拉特里奇是好友,兩年前蒙代爾要在中國辦一所大學,拉特里奇就對他說:“我能幫你什么嗎?我的生意已經足夠成功,我不需要再掙更多的錢,我需要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于是,他開始幫助蒙代爾籌備這所大學(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此后就更加頻繁地往來與中美兩地。

  拉特里奇是個不安分的人,哪里熱鬧就到哪里。在美國有“追救護車的人”(Ambulance chaser)的說法,意思是說,當發生車禍時,律師經常會比救護車更早地趕到出事地點,他們要搶生意。對他來說,做一個“追救護車的人”就意味著要處于變革的中心地帶,目前世界上變革的中心就是中國。他認為,如果說大中國經濟區的話,還應該涵蓋東南亞國家,因為那里也有很多說漢語的華人。“美國人可能不知道,馬來西亞的股市價值的85%都是中國企業。所以中國帶動了世界的變革。如果不努力地了解中國,如何做投資決策呢?”

  中國的崛起對美國人產生的影響恐怕只有上個世紀后半葉日本的崛起可以相提并論。不過二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拉特里奇曾經在日本的泡沫經濟即將破裂的時候專門寫過一本書來探討日本的經濟崛起,他告訴《經濟》,盡管中美貿易紛爭不斷,中國和美國更多的還是互補關系;而日本和美國是彼此互為競爭者和替代者。中國加上美國能讓整個世界經濟受益,這和日本與美國彼此互為競爭者是不一樣的。

  但是一些美國人似乎還是習慣于是把中國看成競爭對手。拉特里奇認為這些美國人有這樣的看法也是有原因的,中國對

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確實和美國構成了某些競爭關系。他和一些美國朋友交流過,結果是:能源競爭可能使兩個朋友成為敵人。美國經濟增長全部來自于服務業,中國也應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由制造業推動轉向服務業,特別是IT服務業。“這對雙方都有好處。”拉特里奇說,“20年內我們還可以成為朋友,但是如果能源不夠用了,20年后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