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圖片產業咿呀學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4:10 《經濟》雜志
與國際成熟的圖片業相比,中國圖片業還處在解決話語溝通的最初階段 文/本刊記者 周 陽 據稱,在最早提倡創意產業概念的英國,到2001年全國創意產業的產值約1125億英鎊,占GDP的5%,超過任何制造業對GDP的貢獻。一直高揚“與世界接軌”旗幟的中國對此自然不會無動于衷。 2006年12月11日,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了首屆創意文化博覽會,雖然這個博覽會有些令人失望,幾乎成了影視節目推介會,還有各種地方影視城、民俗文化等東西。不過,有一個亮點值得一提:2007年在北京東三環將誕生一個圖片產業基地,叫做“競園”。 “競園”得名于主要創辦人《競報》,是一個集圖片交易、拍攝制作、展覽展示、創意設計、行業培訓、版權保護、行業標準制定與發布、信息服務于一體的本土圖片產業基地,一個復合型的圖片行業生態系統,是國內第一個基于圖片產業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它以圖片企業為核心,涵蓋其上下游重要行業企業,提供“全方位視覺解決方案”。 據了解,競園規劃面積3.5萬平方米,預計自身將直接吸納2410人就業,預計年產值可達30億元,上繳稅收3000萬元。 一個初級市場 攝影評論家鮑昆認為,進入“后現代社會“以來,文化出現了視覺化的趨勢。這就可能使廣告創意也好、藝術品收藏也好,都更加關注攝影作品。根據美國圖片代理協會(PACA)統計測算,2006年的全球圖片行業實際交易總額約為30億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中國的圖片市場同樣繁榮,全球第一大圖片社蓋蒂圖像大中國區銷售總監于力說,中國有很好的發展機遇,因為中國很多的品牌正在走向國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提升自己品牌的推廣力度。 中國不乏天才的攝影師,不乏優秀的圖片作品,但是卻缺乏一個成熟的圖片流通市場,攝影師們大多是各自為戰,作坊式運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圖片庫執行總編柴繼軍說,中國缺乏中介機構,把市場需求信息告訴拍攝圖片的生產者,同時又給市場提供更大的選擇機會。 在這種矛盾之間,網絡圖片庫開始出現。攝影師把自己的圖片交給圖片庫來代理銷售,圖片庫向市場推廣。2000年6月中國最大的圖片庫之一Photocome成立。2005年,世界第二大圖片企業Corbis和第一大的企業蓋蒂先后進入中國市場。據了解,蓋蒂在全球有17個創意分析員,在亞洲他們的創意分析員安排在中國和日本,這些分析員主要是做市場創意的分析、哪些圖片賣得最好、價格最高、為什么等等。目前蓋蒂在中國又推出了特約拍攝服務。 但是,問題開始逐一顯現。眾多的圖片庫一哄而上,圖片庫之間展開惡性競爭,導致圖片銷售價格被低估,甚至開始現出劣幣驅逐良幣的趨勢,這些都直接損害了優秀攝影師的利益。 批評者指出,由于中國的圖片庫從建立之初就不是將核心價值建立在攝影師之上,而是在圖片的數量和價格上,這使得中國圖片庫與國際同行所具有的價值創造能力相比,差距越來越大。 另一種中介性質的形式是專業的影像畫廊。這些專業的影像經營者廣泛參加國內外畫廊博覽會,尋找可供代理的優秀圖片資源,大部分都是銷售給了國外懂行的人士作為收藏品。如北京的“百年印象” 攝影畫廊。 2003年北京萬德攝影器材行老板陳光俊聽了朋友的一句話,“幫攝影師把作品賣出去,有了錢,這些攝影師還會回來買你的東西。”陳在北京著名的“798”租了間150平方米的舊廠房成立了“百年印象”攝影畫廊,“百年印象”廣泛參加國際攝影畫廊博覽會,推薦代理的攝影師作品到世界藝術市場,為攝影師策劃和開辦作品展覽等等,按照國際慣例,畫廊和代理攝影師五五分賬。據了解,目前畫廊已經開始盈利。 此外,還有圖片拍賣會,不過也是剛剛起步,據了解,目前國內最好攝影師的作品拍賣均價僅相等于美國普通攝影師三五千美元的平均拍價。 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曾經有這樣一幕,臺上站著美國某著名攝影師協會的代表,臺下的中國攝影師踴躍提問,他們都想知道如何通過這個協會將自己的照片賣到美國去,這家協會的代表只好無奈地回答,自己的機構是一個幫助攝影師提高攝影技巧交流攝影經驗和心得的平臺,而不是圖片銷售機構。 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徘徊 中國圖片市場的不成熟不僅表現在缺乏中間流通環節,也體現在消費者與生產者兩端,藝術與商業之間不斷產生矛盾沖突,市場的價值標準也相當雜亂。 在實踐中,一般來說,商業性攝影作品的價格是由圖片庫之間的競爭來決定的,收藏級攝影作品的價格主要是由西方審美標準來決定的,少一部分是由圖片中的歷史事件的重要性來決定,更少一部分作品會考慮到攝影師是誰這一重要因素。 自由攝影師吳家林的作品《時光》在華辰影像藝術品拍賣會上拍得3.3萬元,他說:我認為東西方對影像的態度不一樣,西方看影像本身,東方看重社會意義,我也聽說這次拍賣有賣20萬或30萬的天價作品,但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實踐檢驗的。 廣受關注的“2006北京·影像專家見面會”曾經邀請了35位國際級影像專家,其中30位來自北美和歐洲,他們活躍在畫廊、博物館、藝術節、出版收藏等領域,都是國際影像藝術市場的一線人物,有著專業化職業背景和廣泛的話語影響力。見面會從報名的近800位中國攝影師藝術家選出300人,允許他們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國際專家面前,等待他們的評價,獲選的攝影師還將獲得資格參加2008年休斯敦國際攝影節。 在現場,一位中國攝影師給自己的作品開出高價,而國外專家毫不客氣的說:你這樣做將面臨在國際市場出局的危險。 “2006北京·影像專家見面會”與會影像專家之一的托馬斯解釋說:這些影像專家就是來淘金的,希望中國攝影師能夠理解。顯然,西方人濃郁的商業化思維讓中國的攝影師有些不適應,在藝術與商業之間無所適從。攝影評論家鮑昆說:我們應該一直有自己的自主性,強調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觀。資本是特別怪的東西,要警惕這個怪物,因為這只黑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資本的升值,他不會關注其他的問題。 中國攝影師的過敏反應正昭示圖片產業在中國處于幼稚的起步階段,攝影師的骨子里埋著這樣的觀念——資本與商業總會玷污藝術的清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