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舒圣祥:房地產業是納稅侏儒 不配支柱產業稱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6日 06:47 新京報
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來發展”,而是所有城市都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 建設部辦公廳原主任朱中一表示,“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這種定性雖然在現階段還不能改變,但“像北京、上海這些特大城市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來發展。”房地產商們對此多表示不認同。(2月5日《第一財經日報》)不難看出,很長時間以來,“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已經被地方政府官員普遍認可。正是基于這一定性,“控制房價平穩增長” 成了房地產調控底線,而在目前的高房價背景下,這與公眾“居者有其屋”的樸素愿望顯然相距遙遠。同樣是基于這一定性,屢次房地產調控政策,由于對動搖所謂“支柱產業”地位的顧忌,而投鼠忌器畏首畏尾不得要領,效果并不理想。 建設部原高官認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來發展”的理由是:因為房地產業是個區域性市場,各地發展程度不一樣。言下之意,這些大城市的房地產業發展得已經很成熟,市場上升空間已經不大,于是不能再作為“支柱產業”了。———原來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竟然如此短命,真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來發展”,而是所有城市都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也不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來發展”,而是房地產業從來就不是什么“支柱產業”。 首先,無論是直接貢獻還是間接貢獻,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都配不上“支柱產業”的稱謂。在直接貢獻方面,房地產業是名副其實的“納稅侏儒”,中國納稅500強企業排行榜,其中“300名內沒有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名字出現”,與此截然不同的另一種風景是,各種富豪榜上,房產富豪巨人無數。尤為可恥的是,他們中的很多還“在巨富中欠稅”。 在間接貢獻方面,從鋼鐵、建材到裝飾、裝潢,房地產業表面上似乎拉動了一個很長的產業鏈,但是它同樣壓縮了其他巨大的產業空間,最鮮明的特征就是“老百姓不敢消費”———為了買房,人們只得壓縮或放棄其他消費。 房地產業是一個依附型的產業,它是一個吸金機而不是一個吐金機,它只給房產富豪增收,不給普通公眾造福。相當程度上,是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帶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紅火,而不大可能靠越來越高的房價推動中國經濟之車往前行進。 一個工廠把絕大部分投資用于興建作為基礎設施的廠房是不可想象的,一個家庭把絕大部分收入用于購置作為生存必需品的住房同樣是不可想象的。當一個市場只提供70%甚至更多的普通人都買不起的高價房子,還能有什么讓人感受到作為“支柱產業”的應有責任擔當? 讓房地產業得以浪得“支柱產業”虛名的,無非是其帶給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且不說這其中蘊藏著多少見不得陽光的腐敗,靠賣地撐起一個“支柱產業” 本身就是十足滑稽的,這是一種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式的發展:土地是稀缺資源,等到土地賣完了,“支柱產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關于這一點,我們已經能夠從“大城市不適合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來發展”的話語里,看得清楚無比。 □舒圣祥(杭州職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