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央企考核中的公共性不容忽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1日 09:52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評論員 楊濤 1月28日,修訂后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正式公布,央企第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全面啟動(2004年至2006年是央企負責人第一個業績考核任期)。 可以看到,在修訂后的考核辦法中,引入了各界討論已久的部分新原則和方法,包括引導企業使用經濟增加值(EVA)指標進行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以及把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與獎勵制度結合起來等。此外,據悉新辦法還加快了與董事會試點和其他配套改革的銜接。諸如此類的特點,使我們相信新階段的央企考核將更有效率。但與此同時,有幾個根本性的問題,仍需進一步思考和商榷。 最為重要的是人們所普遍關注的央企社會責任問題,在新辦法中似乎并沒有更多落實。如今央企考核制度的一個重要方向,應該是使隱性的社會責任(因強調贏利性的改革與重組而使原來的國企社會責任漸漸隱性化)逐漸顯性化、具體化。雖然在操作中有一定困難,但可以考慮幾種嘗試。一則,對于直接關系公眾福利、提供“準公共品”的國企,應考慮單獨設立一套公共服務指標,以該類指標考核為主,以經營類指標為輔。二則,對于過度壟斷的行業,如果國企居于行政壟斷地位,而破除壟斷能夠帶來更大經濟社會效益的話,則不應單純以經營類指標進行考核。對此,應該引入一系列與行業、市場競爭效率有關的外部指標,作為單個國企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平衡。三則,對存在大型國企更有效率的行業,如涉及國家安全和對外競爭所需要的國有經濟控制,可以以經營類指標考核為主,并促使其發展成為現代化大企業。 總之,央企社會責任不容忽視,這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社會和市場倫理問題。例如,國企通過海外上市可以優化資產結構和財務業績,但若以壟斷地位而過度剝奪國內消費者剩余,并把由此得到的大量紅利分配給國外資本,我們就難以說這是考核合格的國企。 還有就是各種配套制度問題。一是完備的國有資產監管法律體系。許多國家都通過公共法和特別法,對國有經濟中的各類關系和行為予以約束,包括業績考核和監控。而目前我國進行國企考核的依據還只是部門規章,實際上納入考核的也只是國資委管轄的央企和地方國企,此外還有眾多中央和地方部門的國企游離于現有考核體系外。對此,需要以專門法律來規定所有各級政府所屬國有經濟的運營、監督和考核。 此外,還需要合適的出資人制度。國資委雖然在國企改革中作用巨大,但還難以說是合適的出資人。因為還沒有對出資人的考核制度,并且國資委也沒有所有者的完備權限。另外,國資委下屬的企業有相互競爭性的,這樣也難以做到考核的完全公正性。而對破除壟斷才符合公共利益的某些企業,國資委也沒有能力獨立通過考核來促進企業經營規模合理化。有些人認為國資委類似于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的角色,但實際上兩者還有很大不同,對進一步完善出資人制度而促進“政資分開”,仍需努力。 最后是國企信息公開和考核透明度的問題。由于國企的特殊性,它們不僅要接受政府監督,而且要接受立法機關和全社會的監督,這就需要建立嚴格的信息公開制度。近期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已表示要用3年時間讓央企年報全面向社會公開,這也開了一個好頭。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實這項政策,以及怎樣擴大為所有國企的責任。此外,考核過程的透明和公開也是必要的,并且在考核公共性較強的央企時,可考慮在程序上增加各方評議代表,并引入民意評價指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