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與Anderson先生商榷 A股流動性過剩另一種解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3:47 第一財經(jīng)日報
王勝春 1月24日,《第一財經(jīng)日報》B1版發(fā)表瑞銀集團亞洲區(qū)首席經(jīng)濟學家Anderson先生《解密A股流動性過剩》一文,文章認為,“A股市場并不被外來資金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所操控;股市真正的資金來源是高額的銀行存款”。 從其分析的過程不難看出,Anderson先生在運用典型的宏觀經(jīng)濟分析工具對我國“非典型”市場運行進行分析后,得出了值得商榷的結(jié)論。 首先,Anderson先生在分析中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基礎貨幣增長很快嗎?”他通過一系列數(shù)據(jù)分析認為,近幾年央行對基礎貨幣的投放是在減速的,2006年并沒有投放過快的跡象,而在2001~2002年、2004~2005年期間是比較快的,但這兩個階段并沒有出現(xiàn)大牛市,所以,2006年出現(xiàn)大牛市與貨幣政策和雙順差并沒有關系。 這種分析顯然不合適。任何貨幣政策都存在時滯性,也就是說,貨幣投放并不會馬上就體現(xiàn)為資產(chǎn)漲價,這其中的時滯取決于公眾心理、市場體系、消費活動等諸多因素。根據(jù)相關研究,貨幣政策與國內(nèi)物價水平影響的時滯大約為8~12個月,而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顯然要更長。 第二,在討論M2增速時,還應把它與基礎貨幣的供給分開。因為在基礎貨幣與M2之間,還有一個變量是貨幣乘數(shù),貨幣乘數(shù)的影響因素也是非常之多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銀行體系的存貸比。2000年國內(nèi)銀行體系的存貸比為80%,到了2006年則為68.5%。存貸比的變化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貨幣供給的變化有時候可能與基礎貨幣投放無關,而與商業(yè)銀行的貸款選擇有關,因為目前的存貸比使國內(nèi)的銀行體系在貨幣供給上有很大彈性。 當然,無論是M2供給的增長,還是M1增長超M2,都不能說它們是推動A股出現(xiàn)大牛市的充分條件,因為在股市運行中,更具決定意義的是預期收益率。但M2的增長卻是必要條件,沒有大量的貨幣投放,就不可有大量的閑置資金,就不可能有Anderson先生所認為的真正的資金來源——高額存款。 如果再把目光投向其他投資品,如房地產(chǎn)、古董、郵幣等,就會發(fā)現(xiàn),在股市大漲之前,這些同屬于投資品的市場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大漲局面。 所以,對于A股市場大牛行情的完整解釋應是:由于我國外匯管理制度和巨額外匯收支順差(由外貿(mào)、投機、投資共同決定),央行持續(xù)被動地投放了巨額基礎貨幣,雖然進行了一些對沖,但M2的實際增速和潛在增速都非常快。大量的貨幣供應在投資者對股市預期收益比較低的情況下,變成了大量的存款和其他投資品市場的增長。同時,出于對加息的預期,M1的增長逐年加快,使國內(nèi)整個經(jīng)濟運行中的流動性極為充沛。在股權分置改革進展順利、國內(nèi)企業(yè)在國際分工中地位漸趨明朗的情況下,投資者關于股票投資的預期轉(zhuǎn)為樂觀,在“羊群效應”的作用下,大量的資金投向股市,從而造就了大牛市的出現(xiàn)。(作者為中央財經(jīng)大學經(jīng)濟學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jīng)新評談欄目。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