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邱林:設產權轉讓底線有利防范國資賤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23:35 新浪財經
邱 林 近日,國資委和財政部發布了《關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規定,轉讓企業國有產權的首次掛牌價格不得低于經核準或備案的資產評估結果。經公開征集沒有產生意向受讓方的,轉讓方可以根據標的企業情況確定新的掛牌價格并重新公告;如擬確定新的掛牌價格低于資產評估結果的90%,應當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批準機構書面同意。(1月29日《上海證券報>》) 時下社會上有一種說法,“自辦一個企業不如收購一個企業,外部收購不如和管理層一起收購”。原因是在國企轉制中缺乏法制和規范,給管理層瓜分國有財產留下了空子。特別是一些人借企業改革改制之機大量侵吞國有資產,造成了國有資產平均“每天流失一個億”的數據曾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一些權力持有者和利益集體,將國有企業出售和改制視為損公肥私、中飽私囊,瘋狂攫取、占有國有資產的“最后一頓盛宴”。 國資委和財政部頒發《關于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有關事項的通知》,確定新的掛牌價格低于資產評估結果的90%,應當獲得相關產權轉讓批準機構書面同意。不得在評估作價之前從擬轉讓的國有凈資產中先行扣除,也不得從轉讓價款中抵扣。這些新規定對于有效遏制國企改制過程中的資產流失,將起到積極作用。 應該說,過去國資委也曾頒發的《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意見》,對改制工作的規程說得非常明細和清楚,只要嚴格按章辦事就不會產生不規范問題。然而,一些改制企業出現嚴重違規顯然是故意為之。如近日被媒體披露的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開源環保工程設備公司原總經理楊允鑫,一個連年虧損直至破產的國企總經理,在自己沒有投資的情況下,空手買下破產國企千萬元資產。在操作中,縣破產清算組故意壓低企業資產凈值,將開源企業的評估價值為1003萬元的資產,以679萬元的價格整體轉讓給楊允鑫。同時,將原公司土地價格由原來的每平方米200元降到了120元,減少了評估價值154萬元。這種故意壓低國企資產凈值手段轉讓給個人,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 涉及國企改制的政策、法規,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在改制工作中應帶頭守法、依法辦事,不能利用行政權力干預甚至擅自決定企業的改制、轉讓、出售等問題。特別是在公開信息、評估資產、競價轉讓、改制方案提交職代會審議等,這些程序是國企改制必須遵守的“游戲規則”,不能打半點折扣,任何人、任何一級組織都無權繞過這些規則擅自作主。 堵住國資流失的問題,應從監督的制度設計入手。國資委新的規定,在國企改制中,不得低于資產評估結果的90%,這是一個底線,或者叫“擋火墻”,誰也不能去違反。對于新措施,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必須盡快規范和完善這些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作為國家利益的維護者,國資委應該發揮監督、督促作用,自覺予以維護,加大監管力度,對國企改制從方案論證、資產評估到具體實施,都要進行全過程監督,并落實改制決策失誤問責。對已經賣掉的國有企業資產按照原來情況再進行資產評估,確定其真實價值,以判斷是否存在賤賣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