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金融風險 資產泡沫以及資本回報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2:51 第一財經日報
郭繼豐 過快對外開放金融還可能導致國內資金迅速外流,進而導致財政失衡、居民購買國債不足等 2007年,中央政府擔心資產價格上漲過快而形成泡沫并破裂,成為制定宏觀政策的出發點 關于金融風險 1月2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也處在一個重要發展期。面對全球化的中國金融業,下一步怎么走,正引起各方關注。 馮科:中國須警惕金融全球化風險。北京大學經濟所房地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馮科在《新快報》發表《中國須警惕金融全球化風險》一文。文章指出,我國積累了1萬億美元的外匯資產,大部分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其他金融資產。我們在國際資本流動中輸出了確定性的商品、服務和外匯儲備,卻獲得了不確定的金融風險。 而引發風險和危機的主要根源在于國內的制度不配套。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對銀行的債權保護不力,司法效率低下;既得利益集團阻撓金融市場化,因為金融市場化后他們將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便利地從金融體系“吸血”;與此同時,過快對外開放金融還可能導致國內資金迅速外流,進而導致財政失衡、居民購買國債不足等。 因此,在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也要像新興國家一樣,冷靜地反思金融全球化的風險。 關于資產泡沫 對于房地產市場,盡管中央連續出臺宏觀調控政策,但房地產的價格仍在上揚;與此同時,股票市場2006年也快速上升。這些資產價格的上升與人民幣升值并行而至,謹防資產泡沫成為調控的重點內容。 劉世錦:防止資產價格上漲過快形成大的泡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23日的“博洋新經濟論壇”上發表觀點認為,中國經濟面臨兩大挑戰,防止資產價格上漲過快形成大的泡沫,正確認識和應對產能過剩。劉世錦認為:2007年中國經濟高位回調的可能性增加,保持9%以上的增長率是可能的;同時,宏觀經濟將維持高增長、低膨脹的格局。2007年應當防止資產價格上升過快,形成大的泡沫。日本等國的歷史經驗教訓值得注意。在流動性過剩、商品供過于求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過快上升,出現對資產未來收益的過高預期和“集體非理性”,進而導致大的泡沫。現在已經出現這方面的苗頭,需要有足夠的警惕和適當的政策措施。同時,要正確認識和應對產能過剩。一個時期以來的“產能過剩”可以看成是產業間均衡過程中的階段性現象,應該把已經形成的產能與適應市場需求、有市場競爭力的產能區分開來。 周春生等:控制資產價格上漲過快成為制定宏觀政策的出發點。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周春生等發表《擠壓資產價格泡沫成為未來宏觀調控重點》(《經濟觀察報》,1月27日)一文。文章認為:人民幣持續升值,意味著人民幣計價資產價值上升。從而導致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上升。2007年,中央政府擔心資產價格上漲過快而形成泡沫并破裂,成為制定宏觀政策的出發點。年初接連出臺土地增值稅和城市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審批體制改革,反映出中央政府調控房地產的決心和立場。如果從控制房價快速上漲來看,2006年宏觀調控效果并不明顯。實際上,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穩定房價,而不希望看到房價猛跌。如果房價大幅下降,有可能導致銀行出現大量的不良資產,甚至出現金融危機。另一方面,對于資本市場的泡沫控制,也存在兩難之處:第一,股市好不容易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剛剛恢復了信心;第二,股市興旺有利于將資金從銀行體系轉移出來,減緩流動性過剩壓力。可以預見,如果資產價格瘋狂上漲,國家將陸續出臺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政策。 關于資本回報率 1月25日,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網站刊登了“中國資本回報率:事實、原因和政策含義”研討會的內容,從歷史、國別的比較等方面對資本回報率進行了全面分析。 盧鋒:上世紀90年代我國資本回報率出現轉折,并快速增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作了《經濟轉型成長與資本回報率演變——我國改革開放時期資本回報率估測(1978~2005)》的研究。研究結果認為,我國資本回報率在上世紀90年代低谷時,遠不及日本快速經濟追趕階段制造業的回報率,與美國相比差距更大。晚近時期,我國資本回報率快速增長,目前會計利潤率已超過日本,真實回報率比較情況有所不同,估計至少我國私營企業該指標已超過日本。我國工業會計利潤率與美國制造業同一指標相比差距快速縮小,私營企業與美國企業已很接近,考慮兩國晚近階段和更早時期物價軌跡動態,調整物價因素后結論與會計回報率比較情況應大體類似。如果我國真實資本回報率正在發生趨勢性持續增長,那么從有關投資的經濟學分析視角看,應有理由假設我國目前資本存量與均衡分析意義上合意資本存量比較相對不足,企業通過較快投資縮小現實資本存量與合意資本存量之間差距,可能具有較大程度經濟合理性。因而有理由相信,目前我國投資快速增長以及高增長低通脹宏觀經濟表現,可能具有相當程度微觀基礎,實現中央最近提出經濟“又好又快”增長方針具有現實可能性。 肖耿:真正能夠支持中國宏觀經濟長期趨勢的只有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的增長。布魯金斯—清華研究中心主任肖耿認為,資本回報率不斷增加是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加的表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反映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證明中國正在經歷一場生產力革命。放在世界經濟背景下,說明中國經濟快速追趕國際經濟的過程。資本回報率和勞動生產率水平不斷增加的趨勢是可靠的。中國經濟增長的瓶頸主要是金融部門無法有效地將剩余資本和剩余勞動力結合,產生經濟增長。根據經濟規律,勞動生產率增長必將導致通脹或升值,兩者可以相互替代。討論通脹或匯率的其他觀點,都是短期的,真正能夠支持中國宏觀經濟長期趨勢的只有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的增長。如果它們能夠持續增長,宏觀上就允許3%~5%的通脹或者升值。這一經濟規律在日本和中國香港都經歷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