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推進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目標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6日 09:46 中國經濟時報
我國28年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各類企業已成為經濟建設的主體。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繼續扮演投資建設主體的角色將造成大量的經濟社會矛盾。為此,新階段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實現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遲福林 方栓喜 何冬妮 與以往幾次政府機構改革不同,當前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這個現實需求主要是: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的需求;加快建立公共服務體制的需求;改善公共治理結構的需求。在這個特定背景下,需要統籌規劃設計和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基本目標 由于改革發展新階段的突出矛盾有了明顯變化,今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著眼點與以往不同。無論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加強公共服務職能,還是改善公共治理結構,都要把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基本目標。 1.這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面臨的背景和以往相比發生了深刻變化,應當按照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現實需求進行總體設計和統籌安排。 (1)從經濟領域看,我國面臨著經濟快速增長同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的突出矛盾。這意味著新階段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著眼點,已超出以往以政企分開為基本要求的職能轉變,而是要為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 (2)從社會領域看,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長與公共服務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對新階段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從體制上解決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問題,確保政府成為基本公共服務的主體,并發揮主導作用。 (3)從政府自身建設看,面對行政成本不斷膨脹、行政效率低下和體制機制性腐敗增多等問題,需要改善公共治理結構。政府還要盡快完善工作方式和運行機制,建立強有力的行政系統,使自身建設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適應。 2.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出發,新階段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政府轉型。我國28年的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各類企業已成為經濟建設的主體。在這種背景下,政府繼續扮演投資建設主體的角色將造成大量的經濟社會矛盾。為此,新階段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質,就是要實現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變。 (1)以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為重點,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政府由經濟建設性主體向經濟性公共服務主體轉變,以此來提供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體制保障。 (2)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強化政府在建立公共服務體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這就要求政府盡快成為社會性公共服務的主體,以此來強化政府的再分配職能。 (3)以強化政府自身建設和改革為重點,改善公共治理結構。這就要求政府從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地區利益中超脫出來,為社會公平正義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3.以全面履行政府職責、規范約束政府行為為主要內容,推進新階段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從改革實踐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等都很重要,機構改革也很重要。問題在于,在部門利益、地方利益和行業利益的誘導下,這些改革的目標都難以實現,甚至還會出現改革的扭曲變形。就是說,面對現階段突出的矛盾和問題,要把履行政府職責、規范約束政府行為作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任務。例如,在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責任不到位的情況下,在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推出的一些改革就有可能演變成政府“甩包袱”,從而使改革走形變樣。因此,在改革方案的具體設計上,特別是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實際推進中,要十分強調政府自身的職責所在,并由此嚴格約束規范政府行為。 二、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實現政府由經濟建設性主體向經濟性公共服務主體的轉變 在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已經確立的大背景下,規范政府的經濟管理職能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在要求。政府應當盡快從微觀經濟管理事務中解脫出來,大大強化宏觀管理職能。 4.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的主要條件已經具備。我國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癥結”,主要在于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在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主體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問題在于,它在近幾年的實踐中已弊多利少,難以為繼:助長了投資過度、產業結構惡化;使地區、城鄉間發展嚴重不平衡;降低了就業增長率;加劇了能源供求矛盾等。 我院2006年改革調查問卷顯示,79.04%的專家認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的基本條件已經成熟。應當看到,我國已經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已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大大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機制基本形成;經濟全方位對外開放。在這個大背景下,政府的經濟職能不應再是直接投資搞建設,而是要通過提供良好的經濟性公共服務,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5.按照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有效地履行政府的經濟調節職能。適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形勢,下一步應重點改善和加強政府的經濟調節職能。 (1)加強政府中長期戰略規劃職能。近些年,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科學性和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宏觀經濟波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政策缺乏預見性和連續性所致。為此,建議成立專司中長期規劃及經濟政策決策的國家經濟部或國家經濟發展委員會,以提高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科學性、約束性和經濟政策的有效性、穩定性。 (2)提高貨幣政策在經濟調節中的地位。利率和匯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調節的基本工具。為此,應當明顯增強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職能,并由此完善央行運行的體制機制。 (3)確保經濟信息統計的準確性。準確的經濟信息是保證經濟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但目前統計數字失真的現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建議通過相關立法,進一步完善制度和改進方法,提升國家統計機構的權威性,以進一步增強經濟信息的客觀性。 6.強化政府的市場監管職能。我院2006年改革調查問卷顯示,72.75%的專家認為,當前政府在履行經濟職能方面的突出問題是市場監管不力和過多干預并存。最近幾年,藥品、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有些已經觸及了社會公共安全的底線。為此,應盡快從體制機制入手,提高政府市場監管效能。 (1)保證市場監管的統一性。實行市場監管的垂直管理。例如,把處于直屬機構和事業單位中的監管機構納入國家行政序列,受國家行政法和相關法規的規范和約束。 (2)建立國家層面的市場監管委員會。針對市場監管中多頭參與和監管不到位并存的現狀,要加強市場監管的統籌協調,整合各監管部門的力量,提高監管效率。 (3)實現由分業監管向綜合性監管的過渡。以金融業為例,混業經營大勢所趨,應盡快實現由分業監管向綜合性監管的轉變。 7.加強國家的經濟戰略職能。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經濟體,加強國家整體經濟戰略的任務比以往更為緊迫。 (1)大大強化國家能源戰略職能。我國現行的能源戰略規劃、機構設置與經濟大國的地位不相適應。為此,應當盡快組建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司國家能源戰略職能。此外,最大的三家國有控股能源公司既有執行國家能源戰略的某些職能,又都是海外上市公司。這樣,不可避免地導致資本盈利性和國家能源戰略職能之間的體制性矛盾。由此,盡快組建國家能源控股公司有著十分迫切而重大的現實需求。 (2)強化對外經濟戰略職能。我國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政府的對外經濟戰略職能還比較薄弱。雖然履行對外經濟戰略職能的部門是商務部,但是相當一部分政策的制定和責任落在其他相關部門。為此,建議由商務部專司國家對外經濟戰略職能,以強化對外經濟戰略職能的統一性和協調性。 (3)將國有資產管理納入國家的經濟戰略職能。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國有經濟要在一些重要工業部門保持主導作用,與此相對應,國有資產管理應當始終作為國家經濟戰略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建議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和工業部,專司國有資產戰略管理職能。這樣,既有利于加強政府的國有資產戰略管理和重大政策決策的職能,又可以有效地發揮國有資本在工業領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 8.擴大國家的環境保護職能。2006年度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顯示,有86%的公眾認為,環境污染對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39%的人認為,環境污染對本人和家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或較大影響。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不僅影響和制約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且還直接威脅到了人類自身和子孫后代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應當大大強化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職能。 (1)在發揮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基礎上,強化中央對地方環境保護的監管職能。嚴格糾正一些地方政府重經濟增長而輕環境保護的傾向。 (2)為強化國家的環保職能,建議成立國家環境委員會。 (3)探索綠色GDP評價體系。使其逐步成為評價地方政府經濟業績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上) (作者單位: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