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馮科:中國須警惕金融全球化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4:10 新快報
-馮科 1月2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也處在一個重要發展期。從會議內容中可以提煉出六個關鍵詞:“深化改革、農村金融、擴大直接融資、金融調控、對外開放、金融監管”。其中對外開放排在六個詞中的第五位,顯示出中央對金融對外開放的審慎性原則,既不能停止開放,也不可貪快求急。 眾所周知,中國的金融國際化的進程加速。但是,有不少人懷疑金融全球化是否有益? 美國經濟學家泰勒等人研究結果表明,全球的資本流動大部分在北半球的國家之間流動,很少從富國流向窮國。就算是流到窮國也不是以促進當地發展為目的的。 中國政府積累了10000億的外匯資產,大部分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其他金融資產。我們在國際資本流動中輸出了確定性的商品、服務和外匯儲備,卻獲得了不確定的金融風險。 而引發風險和危機的主要根源在于國內的制度不配套。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對銀行的債權保護不力,司法效率低下;既得利益集團阻撓金融市場化,因為金融市場化后他們將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便利地從金融體系“吸血”;與此同時,過快對外開放金融還可能導致國內資金迅速外流,進而導致財政失衡、居民購買國債不足等等。 因此,在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刻,中國是否也要像新興國家一樣冷靜地反思金融全球化的風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