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朱四倍:藥品第20次降價 反思過前19次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0:57 大洋網-廣州日報
朱四倍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出通知,調整心腦血管等10類354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其中70%的品種價格下調,平均降價幅度20%,最大降幅達85%,降價金額約70億元。(《市場報》1月24日) 這是1996年以來,藥品的第20次降價。此前的降價行為,市民體會不深,以致國家發改委有官員發出了“即使再降價 ,體現在市場上仍然沒動靜”的感嘆!那么,這次降價能否達到政府和公眾都滿意的目的呢? 藥品價格虛高已經成為醫療改革中的一大難題, 政府雖然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來抑制或降低藥價, 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顯, 并沒有讓公眾感受到真切的實惠。這是第20 次藥品降價的背景。事實上,對第20次降價的期待,必須建立在對前19次降價不甚理想原因的深刻分析之上,否則只能陷入降價依賴的治理困境,最終導致公眾空歡喜一場。 有人用“三種效應”來分析前19次“空降”的原因:一是葫瓢效應。這主要是生產政府降價藥品的企業通過采取改包裝、改劑量或添加一些無關成分等手段,將已降價藥品改為不在政府定價范圍內的“新藥”,以此跳出降價圈。二是退出效應,指政府降價的藥品漸漸從醫生的處方中退出。三是死標效應,指導招標中價格越低越容易中標,但中標價過低的藥品越來越難以進入醫院。 “三種效應”的出現,是藥價治理囚徒困境的折射。筆者以為,藥價虛高是在現有的藥品生產、醫療、醫保、藥品流通、藥品監管等體制條件下, 有關利益群體博弈而形成的一種必然結果。博弈論認為,只有所有當事人都具有平等的討價還價的機會與能力,才能最終達到制度均衡,否則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單獨走出困境。在沒有作為囚徒困境之另一方的公眾參與博弈的情況下,制度的實際效力難免大打折扣,遭遇被抵制、修正、規避的命運也就不難理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