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從何著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7:05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隆國強 培養跨國企業增強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發言權 政策調控應改善產業環境加強服務貿易出口 王小剛 張 丹 單純依靠數量擴張的外貿增長方式導致了我國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因此導致的貿易摩擦問題也日益嚴重,這種“賺了數字不賺錢”的外貿增長方式亟待轉變。我國當前外貿增長方式存在哪些問題?為什么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轉變什么?如何轉變?就此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部長隆國強接受了本報專訪。 粗放型外貿缺少競爭力 問:近年來,我國外貿增長速度越來越快,但與此對應的卻是“賺了數字,不賺錢”。在您看來,我國當前外貿增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隆國強:我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問題: 第一,粗放型外貿增長方式帶來的弊端日益突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貿易大國,一些優勢產品的貿易規模很大,但對外貿易增長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 第二,出口產品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低端環節,附加值較低,產業鏈較短,我國沒有得到應有利益。 第三,由于我國出口企業在核心技術、品牌、國際渠道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缺乏,在全球資源配置中處于被動地位。 第四,我國以低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出口模式,面臨日益增加的貿易摩擦,不利于改善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 第五,在長期的出口創匯思路下形成的戰略思維,導致進口問題長期被忽視,如何更好地發揮進口對國內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增加消費者福利的作用,是未來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第六,隨著我國更深地融入全球經濟,面臨很多新的問題,例如,開放條件下的經濟安全問題、對外部資源 上述問題都決定了我國必須加快推進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現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規模型向效益型增長方式的轉變。 提升在產業分工中地位 問:現在我們說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您認為要轉變什么呢? 隆國強:我認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主要是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的地位。 全球產業價值鏈未形成時,國家之間主要是產業間分工,國際貿易主要是產業間貿易,發達國家出口制成品,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初級產品和輕紡產品。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貿易投資障礙顯著減少,加之信息技術對產業的滲透,導致全球產業價值鏈形成,這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最重要變化之一。我國出口額中雖然機電產品超過一半,高新技術產品超過1/4,但我國所從事的仍屬低附加值環節。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就是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從勞動密集的制造環節,向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攀升:一是向上游技術與資本密集環節攀升,主要開展研發活動和核心零部件生產;二是向下游信息與管理密集環節攀升,主要開展總部經濟活動和生產型服務活動,包括創立國際品牌。 從全球產業價值鏈角度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方向就很明確。后起國家要想提升在全球產業價值鏈的地位,必須超越先天比較優勢,通過人力資源改善和制度創新,獲得后天比較優勢,從而在信息、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上形成優勢。 培養跨國企業促進轉變 問:有人說,要實現這種轉變需要一大批跨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崛起。您怎么看? 隆國強:是這樣的,要想提升對全球資源和經濟的控制力,必須靠跨國公司去實現。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只有擁有一批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的跨國公司,一個國家才能擁有對全球資源配置的較大主導權,才能擁有大國地位。正因缺乏這樣一批公司,才使中國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發言權有限,這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區別之一,培育一批跨國公司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目前我國的跨國公司,主要是政府控制的壟斷型企業,與民間資本的跨國公司有很大差別。政府控制的公司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可借助政府力量,但有時這恰恰成為劣勢,很多國家對外國企業的國企身份高度敏感,同時國企改革尚不到位,內部治理結構還有缺陷,還不能真正適應跨國經營需要。企業成長雖靠自己,但后起國家要想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離不開政府支持。如沒有韓國政府的長期扶持,難以想象韓國能在短時間內,成長起三星、LG、現代等一批國際競爭力十足的跨國公司。 調整外貿進出口結構 問:這么看來,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確實是迫在眉睫。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實現轉變呢? 隆國強:我認為,首先就是要調整外貿進出口結構,應遵循多層次發展、多種模式并存的戰略。要積極發展適應國內需求升級,立足國內市場,開發和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和部門;發揮比較優勢,尤其是加快具有動態比較優勢的邊際部門的發展,通過有效競爭和資產重組,培育我國自己的跨國公司;改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勞動條件,為整合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形成設計、研發、品牌和營銷網絡提供支持,促進競爭重點由成本和價格競爭向提高檔次、設計水平和品牌競爭轉變;對一些“戰略性行業”進行扶持,跟蹤國際高技術前沿,實現高技術產業某些領域的重點突破,搶占產業技術的制高點;以服務業開放為契機,加快服務貿易發展。鼓勵我國有優勢的服務貿易出口,提高服務貿易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此外,還應穩步地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設計咨詢和對外經濟技術援助。通過信息化建設和國際化經營人才的培養發展國際第三方物流業務、發展轉口、轉運業務。 加強服務貿易出口 問: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怎么做? 隆國強:其次,要加強對高能耗、高污染以及資源性產品出口的限制。加強對高能耗、高污染以及資源性產品出口的宏觀監測,充分運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手段,包括取消 建立戰略性資源的進口機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一些戰略性資源產品的進口依賴程度將持續提高,將對一些資源性產品國際市場價格產生重大影響,要與相關出口國之間尋求建立穩定的進口機制,做好資源性產品進口的協調和管理,政府要加強引導,行業要做好自律,企業要聯合對外。要大力推進大宗資源類產品的聯合采購機構機制,最大限度地體現我國進口規模優勢,避免惡性價格競爭,增強我國對外談判的“話語權”。 此外,要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政府手段不能局限于貿易環節,應從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入手,如改善研發硬件、培養研發人才、保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