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何帆:東亞貨幣合作有待制度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3:52 第一財經日報

  張喆

  美元作為一種主權貨幣、一種國際貨幣,實際上享有一種特權,美元的匯率波動非常劇烈,這就給東亞國家帶來了很大風險。建立一個區域性的貨幣,實際上就是為了打破美元的這種特權

  歐元無疑給亞洲貨幣一體化提供了一個參照樣板。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認為,歐元之所以能夠成功問世是因為歐洲國家將貨幣合作問題“制度化”,東亞國家在區域貨幣合作問題上需要讓渡一些自主性,建立統一的制度約束。

  《第一財經日報》: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東亞為什么需要一個區域性的貨幣?

  何帆:美元作為一種主權貨幣、一種國際貨幣,實際上享有一種特權,美元的匯率波動非常劇烈,這就給東亞國家帶來了很大風險。在盯住美元匯率政策下,東亞各國有競相使貨幣貶值的傾向,以維持出口競爭力。1995年之后,美元大幅升值,由于東南亞國家實行盯住美元的政策,出現了大幅逆差。實際上在分析東亞金融危機的時候,確實有一種分析把美元匯率和利率作為兩個變量。建立一個區域性的貨幣,實際上就是為了打破美元的這種特權。

  《第一財經日報》:東亞國家在區域貨幣合作上有哪些進展?

  何帆:最早的時候東亞各國之間是為了建立一種補充性的危機救助機制,主要成果是建立了“清邁協議”,這是一組雙邊的貨幣互換協定。國家之間承諾如果發生危機可以提供貸款,按道理應該是雙邊的,但中國和很多東南亞國家簽的協議很多都是單邊的,東南亞國家發生危機,中國和日本提供救助,反過來中國和日本發生危機東南亞國家卻并不提供支持。后來出現了建立東亞債券市場的建議,這個實際上比較微觀。整個東亞地區直接融資都比較落后,所以就有人提出是不是建立政府的債券市場來推動東亞債券市場發展。直到最近才產生關于匯率協調的設想,但這些到目前為止還都是空想。

  《第一財經日報》:在匯率合作上,現在大體有三種方案,一種是創建一種像歐元那樣的新的貨幣,第二種建議主張區域性貨幣掛鉤于G3國家貨幣,還有一種是主張建立一個日元區,你怎么看這三種方案,認為哪一種最可行?

  何帆:關于匯率設想,基本上有幾種方案:一種是通過盯住現有貨幣,美元或日元。提出建立美元區的主要是麥金農,實際上東亞國家都是盯住美元,都是和美元高度相關,不然不可能持有那么多外匯儲備,也沒必要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那么多的干預;還有很多日本經濟學家主張建立一個日元區,但現在基本上也沒什么聲音了,因為日元匯率波動很大,日本政府現在對這個日元區也不是很支持了。

  《第一財經日報》:為什么日本政府現在不太支持?

  何帆:因為日元的國際化丟失了最佳時機,現在日本國內經濟搞得也不是很好,日本政府對國際化沒有多大興趣。如果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那時日元還比較有吸引力。還有一種方案是美國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威廉姆森(Williamson)提出來的所謂BBC,第一個B是指basket--盯住一籃子貨幣;第二個B是指Band——就是有一個上下浮動區間,C是指crowling ——就是“爬行”。這種方案相對于建立一個日元區可能更具有現實意義,但這樣做的一個前提是東亞地區國家必須同等程度地準備好,但實際上各個國家準備的程度很不一樣,有的國家貨幣已經完全可兌換,有的還沒有完全可兌換,像中國,人民幣還沒有完全可兌換;有的國家國內金融市場比較發達,像新加坡,而中國金融市場還沒有發展起來;而且國家間的匯率合作還沒有發展起來,如果發展起來就意味著各個國家要放棄一定的貨幣自主性,但現在沒有哪個國家正式說愿意這么做。

  《第一財經日報》:在歐元誕生前歐洲曾經有過一個“歐洲貨幣單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現在亞洲也有一種亞洲貨幣單位,兩者之間有什么聯系?

  何帆:最近亞開行推出了一種亞洲貨幣單位( Asian Currency Unit),實際上亞洲貨幣單位就是仿照歐洲貨幣單位做的,計算方法幾乎是一樣的。按原先的計算方法ACU中國權重比較大,因為是根據GDP、貿易等因素算的,所以中國權重很大。但后來加上國內金融市場完善程度,這樣一算中國變成僅次于日本名列第二了,原來中國是第一。ACU只是現在作為一個參考指標,和亞元沒有關系。如果建立起一個亞洲貨幣基金,就有可能推動區域貨幣的形成,但亞洲開發銀行是搞區域性開發的機構,因此它來推亞元并沒有合法性。

  《第一財經日報》:為什么歐洲貨幣單位最后能夠成功地演變成歐元?東亞出現區域性貨幣一體化的可能性有多大?

  何帆:因為歐洲有其他的基礎,歐洲共同市場、關稅同盟已經都建得不錯了。東亞現在貿易合作沒有完全成形,貨幣合作也沒有完全成形——這兩件事要同時做,總體來說東亞沒有像歐洲那樣制度化。東亞一直強調“非制度化”——反正大家談得來就談,談不來就算,充分保證每個主權國家的自主性,但是如果只強調自主性,沒有一個統一的制度的約束,沒有辦法再往前走,再往前走就必須讓渡本國的一些自主性。

  《第一財經日報》:在東亞國家的區域貨幣合作中,人民幣成為國際化貨幣的可能性多大?

  何帆:首先人民幣要完全可兌換,而且需要一個國際金融市場,但是現在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市場;現在的問題是,因為中國內地和周邊的貿易,人民幣流到周邊國家和地區,像中國香港、蒙古、越南等,這事實上是一種國際化,但流出去之后,人民幣由于不可兌換,這部分錢沒辦法流回來。為什么現在央行允許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這可以回籠一些流出去的人民幣。其實有一些調查顯示,人民幣在蒙古的M2中大約占到90%,這個比例非常高。由此帶來的好處是我們可以征收一定鑄幣稅,可以方便與周邊國家經濟往來。

  《第一財經日報》:通常受到關注比較多的是形成一種貨幣國際化的好處,那么它的弊端在哪里?

  何帆:不利的地方就是可能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影響。現在我們有資本管制,東亞出現金融風險、金融動蕩跟我們沒什么關系,因為金融渠道基本上封死了。但如果人民幣完全國際化、完全可兌換之后,如果其他東南亞國家出現風險,會通過金融渠道傳導到國內。在國際化問題上各國態度很不一樣,韓國對韓元國際化比較積極,也有不積極的,像新加坡就非常謹慎,

馬來西亞也比較謹慎。所以說國際化并不是說好與不好,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策略,有的國家比較積極,有的國家非常謹慎。

  本報攝影記者/高育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