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國家注資不是良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1:29 經濟觀察報
本報評論員 郭為中 1月14日,連續上漲了兩年多的國內航空燃油指導價首次調低,比去年8月調價時的5540元/噸下降90元,但依然比去年初航油出廠價4530元/噸高920元。 1月17日,國內燃油附加費同步下調,國內航線800公里以下航段的燃油附加費,由60元降至50元,800公里以上則由100元降至80元。但航空公司表示,價格“微降”對于緩解航空公司壓力“并不樂觀”。 1月16日,市場傳出國家正考慮向三大航空集團(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注入16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其中,向3家集團各注入30億元以補充資本金,合計90億;另外,向東航注入34億元,用于償還當初組建集團時承接的原西北航空公司債務;向南航再注入36億元,用于償還承接的原北方航空公司債務。 這則消息最早來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盡管有關航空公司稱,沒有收到任何注資通知,但這一動態依然引人關注。 無論是油價下調還是國家注資,其用意一目了然——前者能降低航空公司的成本,后者能降低其高負債率和補充自有資本金。但是,我們對這樣的“處方”能夠獲取的效果,表示懷疑和不樂觀。 民航總局公布的2006年上半年數據顯示,整體航空公司虧損25.7億,三大航空公司加起來合計虧損21.5億,占了80%多。與此對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05年二季度全行業完成的運輸總周轉量、旅客和貨郵運輸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6%、15.6%和11.4%,均呈現兩位數的增長。 政府對航空業的虧損開出的第一個處方是,2005年開始恢復開征航油附加費,然后隨著航油價格的上漲,不斷上調航油附加費。現在看來,這劑藥方的效果不大,航空公司依然虧損嚴重。 這就讓人懷疑航空公司尤其是東航和南航的自我管理能力。于是,開出第二劑藥方——2006年年中調換部分航空公司的高管。由于調換的高管上任時間不長,目前還難以評估這個處方的成效。 《華爾街日報》所說的“政府注資”,可以看做是第三個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效能必定是短期的,因為它只能暫時降低航空公司的負債率和補充部分自有資本金。真正要讓航空公司健康發展,還要靠它自身的造血能力。 在航空公司的產業鏈中,上游是不斷增長的乘客和貨物運輸能力,從這一點看,航空公司的造血能力不成問題。也就是說,上游的產業鏈是健康的。下游產業鏈主要是三個。一個是飛機制造的供應商,主要是波音和空客,治理結構相對完善,所以也是健康的。剩下的兩個,就是航油的供應商和飛機起降的供應商——國內機場。 現在,除了部分航油由中石油、中石化提供,另外90%的航油均由一家公司——中航油——壟斷提供,由它向境外采購。有數據顯示,中國航油的價格比日本高60%,是新加坡的2.5倍,比歐美航空公司超出至少10個百分點。業內人士預計,受此影響,國內航空公司平均每年為航油多支出50億元。 這就要讓人質疑中航油的營運水平,以及這種壟斷體制的重大缺陷。 我們建議,政府應該部分放開采購進口燃油的市場,或者由三大航空公司自行采購,或者至少允許市場存在兩家采購公司來進行競爭。就像中移 動和中國聯通的競爭,帶來了中移 動的活力,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優惠。 另外一個壟斷供應商是國內機場。數據顯示,在2006年上半年航空公司虧損前提下,整個機場行業卻收獲了豐厚的利潤,尤其是幾個大機場。除了機場建設費是國家的收益外,機場壟斷了很多資源,包括航空配餐、起降費、地勤服務費等。這些收入,航空公司并不能從中獲益。 我們建議,在機場建設費這一項收入中,應部分劃歸到航空公司。因為航空公司雖然沒有投入資金建設機場,但在這個產業鏈中,航空公司帶來的乘客和貨物,是使得機場能夠獲利的最重要因素。同時,在機場收益方面,國家應該在機場和航空公司兩方重新確定收入比例,不能讓機場壟斷所有的地面資源。 綜上,我們認為應該在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嘗試: 第一,部分開放進口燃油的采購和允許航空公司自己進行燃油的套期保值。 第二,讓航空公司能夠多從機場地面和機場建設費中獲益。這需要政府最高層面來調研和協調。因為,現在國有航空公司歸國資委管理,而機場歸民航總局和地方政府管理。 第三,在航空公司營運水平上應該再提高。有必要邀請國際咨詢公司來做外腦。因為他們有很多國際航空公司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