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從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到又好又快發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2日 01:02 中國經濟周刊

  ★文/鄧聿文

  今年1月18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15周年紀念日。

  南巡講話,為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提供了理論指導。重溫南巡講話的精神,包括鄧小平對當時社會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一系列論述,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以經濟發展為例,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指出,“對于我們這樣發展中的大國來說,經濟要發展得快一點,不可能總是那么平平靜靜、穩穩當當。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并強調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當然,鄧小平也強調,“經濟發展得快一點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是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等等。鄧小平的上述講話,實際上提出了經濟發展既要快又要好,在好的前提下快速發展。

  “快”是要件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如何認識和處理“快”和“好”的關系?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就在實踐上和理論上不斷探索這個問題,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

  從中國的歷史發展來看,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首先要求“快”。建設現代化國家,我國屬于后發型。后發型就是趕超型。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近代中國落后了一大截。中華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加快發展。這是歷史的要求。另一方面,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所處的國際大環境中,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時代;國內則實行改革開放,社會穩定,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勞動者素質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和科技教育明顯改善。這一切,都使

中國經濟具備了加快發展的較好條件。

  具體來說,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經濟總量規模很小,綜合國力不強,技術水平又較低,解決人民生活溫飽問題的壓力很大。在那樣的具體條件下,比較偏重于發展的速度,是必須的。所以,在評價1984年到1988年那五年的快速發展時,鄧小平認為功勞不小,指出如果不是那幾年跳躍一下,整個經濟上了一個臺階,后來三年治理整頓不可能順利進行。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按照世界銀行的分類,人均GDP650美元~2555美元的為中等收入國家,2555美元~7911美元的為中上收入國家,7911美元以上的為高收入國家。1996年,我國人均GDP超過650美元,開始邁出低收入國家的行列;2003年,又邁上了1000美元的新臺階;2006年,人均GDP可望達到1600美元,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時,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并開始向中上收入國家邁進。

  國際發展經驗表明,走出低收入國家并向中等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對任何國家的成長來說都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階段。其突出特點是:可能保持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實現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明顯提高。比如日本、韓國、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都曾經有過高速發展時期,或若干高速發展階段。之所以能出現這樣一個“黃金發展期”,其內在動因是,隨著人們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人們由為“生存”而奮斗轉向求“發展”、求“享受”,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好,更要住得舒適,行得方便,精神、文化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種消費結構的升級,將會引起產業結構的大幅調整和升級,促進服務業長足發展,帶動城市化加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的各種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如果處理得當,就能抓住戰略機遇期,使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因此,鄧小平在南巡講話里說,“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要抓住機會。在今后的現代化建設長過程中,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階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夠辦到的。我們要有這個雄心壯志!”

  “好”是保障

  但是,“黃金發展期”往往是人口、資源、環境等矛盾突出、瓶頸約束加劇的時期,也是貧富懸殊、失業增加、社會矛盾激化期。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喪失發展機遇,導致經濟增長徘徊。從這一角度看,它又要求經濟要“好”的發展,要把經濟發展的“快”建立在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效益增長和消耗降低,即“好”的基礎上,并與社會進步協調共進。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也曾告誡,力爭隔幾年上一個臺階,不是鼓勵不切實際的高速度,還是要扎扎實實,講求效益,穩步協調地發展。否則,就會造成經濟過熱,大起大落,缺乏后勁。對此,我們有過深刻的教訓。

  經濟學家吳敬璉曾不無擔憂地指出:“宏觀經濟發展是否過熱是一個牽扯到我們國家長遠發展的根本性的問題。”拿去年來說,經濟發展增速在過去三年連續達到10%的基礎上再至10.5%,相比“十一五”規劃制訂的經濟發展目標高出了3個百分點,比去年計劃目標高2.4個百分點。可以講,這個偏快的速度是用很高的代價換來的,尤其是

能源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大。統計顯示,全年能源消費增長仍然快于經濟增長,單位產值能源消耗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各地新上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不符合國家行業規劃和產業政策,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比較突出;工業占地比重過高,粗放用地問題突出;國際收支不平衡加劇,等等。而過快的經濟發展速度會使得投資過熱、物價上漲,影響到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能力。例如,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全國物價大幅上漲,創近年來的新高。

  經驗告訴我們,經濟增長從偏快到過熱只有一步之遙,認識上稍有偏差和懈怠就容易造成經濟大起大落。如果任憑投資盲目高速擴張造成經濟過熱,就會出現總供給、總需求和經濟比例關系嚴重失衡,經濟發展的支撐條件全面緊繃,并引發通貨膨脹;而大起之后必然出現大落,隨之而來的經濟低迷,勢必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銀行呆壞賬增加,下崗失業人員增多,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就會中斷,發展的大好機遇就會喪失。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某種程度上又主要是依賴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實現的。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方式造成了資金、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使得環境破壞非常嚴重。比如,建國50多年來,我國GDP增長了10多倍,礦產資源消耗卻增長了40多倍,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相當于美國的28.6%、歐盟的16.8%、日本的10.3%。

  “又好又快”

  才能可持續發展繼續用高代價換高速度,經濟和社會發展將難以為繼。為此,必須從過去一味強調高速度轉變到既要有較快的增長速度,又要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也就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又好又快”。

  這里的“快”,就是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牢牢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按照鄧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樣,“能發展就不要阻擋,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好”,就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主攻方向,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總之,從“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到“又好又快”發展,是黨中央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和分析現實情況的結晶。而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關于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思想,比如抓住時機,幾年上一個臺階;發展必須保持滿意的較快速度;發展也要穩步協調,講求效益和質量,等等,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認識復雜的經濟現象背后的經濟規律,做好

宏觀調控工作。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