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錢穎一:國際視角下的中國銀行改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5:13 新浪財經
由經濟觀察報社、香港英文虎報和投資有道主辦的2006觀察家年會于2007年1月20日在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召開,本次年會主題為全面開放的中國金融。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清華經管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錢穎一主題演講實錄: 錢穎一: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又一次的來參加經濟觀察報舉辦的觀察家年會,我上一次參加是2004年的觀察年會,很有收獲。今天我們討論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就是全面開放的中國金融,剛才我們聽到了三位政府監管部門的官員和一位商業銀行的行長,從他們的角度來談中國在全國開放的金融市場的分析。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同時也以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參與中國銀行改革的實踐者,我是中國工商銀行的榮譽理事。并且著重從國際視角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對中國銀行改革的一些看法。 五年前,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我和當時在國際貨幣基金工作的黃海波先生一起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金融的穩定和發展》,那么這篇文章主要是依據國際上各個國家在獲取50多年中的經驗教訓,來考察中國當時面臨的金融風險問題,我們把金融風險問題上升到非常高的層次,并且特別提出要關注銀行的情況,因為這個是根據國際上的很多的經驗教訓得出的結論。應該說經濟學家在五年前,對中國當時的金融或者說更具體地講,中國的商業銀行的判斷是出奇的一致,就是大家一致認為,銀行的壞帳數量如此之大,中國當時的銀行的經營狀況問題相當的嚴重,用海外經濟學家的話來講,就是從基數上講,中國的主要商業銀行已經是破產了,就是光看帳面的資產的話,是空的資產。那么當時最有影響的一位美國經濟學家拉迪在90年代末寫了一本書《中國未完成的革命》這本書當時非常有影響,它主要就是講中國的銀行業的問題,應該說,他的分析大致上是沒有錯的,當然,他過分悲觀的想法,非常深刻的影響了海外的經濟學家和銀行界,這在以后的若干年中,都反映的非常清楚。可以這么說,在當時的情況下,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一系列的金融危機,使國外的大多數人對在2001年末中國進入WTO,并且做出一系列的金融帳開放的承諾,多數人是相當悲觀的,我想這也是很有道理的。中國正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入世,并且承諾五年后要全面開放中國的金融。五年過去了,那么中國加入WTO的過渡期也已經結束,我們正在全面開放,盡管現在還不能說已經全面開放了,但是我們正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那么我們再來問這個問題,我們跟五年前相比,我們銀行的風險是大了還是小了?我想也是有非常一致的回答,回答是肯定的,我們現在的風險的確比五年前小,甚至可以說小了不少,在去年的9月份,我在參加一個國際會議上碰到了這位拉迪教授,他是評論人之一,他自己都說,過去對中國的銀行業是悲觀的,現在他是謹慎的樂觀的,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是有相當說服力的,就是說明這五年中國的銀行改革取得的進展是有目共睹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今天我們在這里回顧這段剛剛發生的五年歷史的時候,我們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走過的這一段改革的路程,并不是一條顯然的路徑,至少就我所知,沒有任何一位海外的經濟學家當時提出了這樣的一條改革銀行的方式,即動用外匯儲備入資,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整體在海內外上市,也沒有人能夠想到,一些在金融上破產的這些銀行,五年后市值在全世界處于前面的幾位,股票受到追捧。實際上我們仔細想一想,在走這條路的時候,中國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也可能犯很多錯誤,但是我們今天走過來了,我們完全有可能走另外一條路,因為我在這個過程中也參加了很多不同方案的討論,在一個龐大臃腫的一些國有銀行面前,完全有可能我們走另一條路,比如把它們分拆,再比如我們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拿來上市,也可能把另外的很多公司留在集團公司或者銀行,至少我們現在許多非金融企業一樣,我們在轉制過程中,也可以選擇不賣給外國人,也可以選擇不去找代表少數股東利益的,代表獨立股東利益的獨立董事,我們完全可以走另一條路,就是派國外監事,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方式,但是我們沒有這么做,我們選擇了另一條道路,走到了今天,海外的經濟學家沒有人預測到這樣一條路,也沒有人預測到這條路能走得通,甚至五年前沒有預測到,兩年前可能都沒有預測到。不僅海外的人是這樣,國內的人也有不少對現在這條路不同的意見。而且走這條路,也不是沒有風險的,事實上,我們在過去幾年中,就一直處于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比如在最開始的時候,在他們找海外投資戰略投資者之前,他們首先詢問了國內有資金實力的大企業,但是沒有人愿意,足說明大家對這個形勢的看法。再比如,2005年3月,當建行的董事長出事的時候,當時正在談的一家外國大銀行立即停止了談判,也足以說明大家對這件事情的風險看的有多重。再比如當皇家蘇格蘭銀行入股中行的時候,消息一傳出以后,皇家蘇格蘭銀行股價大跌,也說明市場對它的重視,僅僅半年多,當工商準備上市的時候,由于擔心A股股市的反應,也是在最后的時候減少了上市值。之所以說這些,就說明我們確實在這個過程中,曾經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走到今天確實是不容易。 會過來講這個歷史,我能悟出一些道理,我覺得在看待中國下一步的金融改革,理解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成功的原因,正確的把握他們背后的因素,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個人認為有三個基本原因決定了我們在銀行改革中能夠取得今天這樣階段性的成就,第一個原因我覺得最根本的是,改革者堅信市場的力量和開放給中國帶來的空間和機會,所以一開始就確定了以開放的姿態來設計改革方案,寄希望于開放、上市按市場化操作,給投資者帶來一些機會,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沒有這樣一個堅定的改革的新年,對開放的樂觀的態度,沒有這種理念,不可能有后面剛才我所描述的這樣的操作性的方案,任何的操作性的方案都以根本的理念為基礎。所以我覺得這是第一條,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的時機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經濟的基本層面非常的堅固,我們在過去連續四年經濟增長超過10%,這個背景非常重要,因為對于銀行來講,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是與整體宏觀經濟的起伏相關系數非常大的,所以大家對銀行有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中國經濟的增長有信心,那么在這種對中國經濟增長有信心的條件下做改革,就會比另外情況下要有利得多,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大家買銀行的股票也好,大家對銀行的改革有信心也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中國的經濟有信心,根本原因是中國經濟的基本層面非常的牢固。 第三個原因,大家可能沒有想到,但是我想特別提出,就是在過去的五年中,國際的金融環境運氣特別好,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出去考察在過去的三四十年中,特別是七十年代以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世界中的金融危機屢屢出現,特別是十年前,今年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十周年,發生在我們的家門口,由此又引發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機,包括俄羅斯金融危機,拉美的金融危機等等,這樣驚心動魄的事情,在過去的五年終沒有發生,過去的五年世界范圍內沒有發生有影響的金融危機,最后一次是2002年10月的阿根廷金融危機,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特別是在現在的國際金融市場中,流動性非常之大,而且全球的所謂不平衡非常嚴重,所以這個決好的時機,為我們的銀行上市籌集資金,銀行的開放提供了一個決好的機會,當然這個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我們沒有很好的有準備做出前面一系列改革的話,也不可能抓住這個機會,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這個機會未必會永遠存在。 我之所以講這三個原因,就是第一改革者的意志和技巧。第二中國的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第三國際金融的穩定局面是我們得以完成改革到今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我們思考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時候應該時刻記住的,有些因素,比如第一條,我們仍然對改革者的意志和技巧充滿信心,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很多時刻也是完全有可能把速度降慢,或者走一條不同的方式,所以我們不應該總是認為改革一定會這樣進行。第二連續四年的10%以上的增長,更多的可能是增長速度下降,而不會再往更高的層次,任何經濟都是有周期的。盡管有的外國的分析家把2007年2008年中國增長的速度認為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會下降到5%,這也許是過于悲觀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將來的五年仍然會總是在10%以上。第三國際金融的穩定,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未來的五年內,還會像過去的五年那樣這么樣的平安。 所以當我們記住這幾條的時候,我們看到將來中國經濟的變化的時候,我覺得是很有意義。首先我想說,我認為中國的銀行業進入的一個轉折點,就是經過前面五年的這樣的努力,進入了一個轉折點,這是歷史性的。但是轉折點并不以為著改革已經完成,事實上,競爭才真正開始。從現在起,中國的銀行才真正開始可以以國際最佳實踐來作為標桿來衡量,因為現在我們的目標已經是要建設世界一流,一旦我們用這個標桿來衡量的時候,我們立即就會發現我們的長處,這完全沒有否定我們的意思,但是我們的標桿變了,我們現在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是跟世界上最好的銀行,最佳實踐的銀行來競爭,所以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距離,這絕不是只看市值能反應的,不要忘記上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上按市使計算的大銀行當中,日本占一大塊,但并不能掩蓋日本的問題。 現在大部分銀行都已經上市了,上市后銀行確實面臨很多的挑戰,像經營戰略和經營能力,經營創新等等,我在這里想講兩個根本性的問題,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銀行的風險管理,也許大家會說,我們現在的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下降,而且我剛才也說了,我們銀行業抵制風險的能力確實提高了,但是我想請大家注意的是,抵御風險能力并不完全意味著風險管理水平,這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實上直到今天為止,海外的很多經濟學家和專家們仍然不信任中國銀行業的管理水平,第一不良資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剝離,但是剝離本身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第二現在我們的各種指標,我想是真實的,經過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審計,但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我們的經濟增長非常快,所以增長的比較快,所以壞帳整個的比例就變得比較高,同樣這點本身也不能證明我們的風險管理水平已經高了。事實上所有人都在說,當經濟如果出現疲軟,就會發現問題,比如說我們現在貸款的分類,第一類是正常,后三類是壞帳,但是第二類叫關注帳,比例都在10%以上,這一類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變成壞帳,雖然現在它們不是。像這樣的問題是應該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大意的。有句俗話說只有當退潮的時候,人們才能看到游泳中的人有誰沒有穿衣服,當帳好的時候是看不出來的,所以在經濟好的時候,我們看到銀行都不錯,就是當經濟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看到哪些銀行他們的管理水平不高。但是我們對這樣的事情有多少分析呢?整體來說,我覺得很多的銀行都做出了同樣的做法。國外的銀行做壓力測試,在不同的情況下經濟減速百分之多少,會出現壞帳增加多少是經常的事情,但是在我們還沒有達到這樣的水平。 所以第一個就是風險的管理,我覺得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我講這個,當然也是基于我過去一年做在工行做榮譽理事,我覺得我說這個話是有一定的證據,就是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上市,我們原來的國有商業銀行已經建立起來了公司治理的形式和框架,各個委員會也都成立,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夠做到這些,我覺得是非常的了不起,而且現在的董事會專門有一個委員會,根據我的了解,都是開的非常的實際,絕對不是走形式。但是中國的公司治理如果同實踐相比的話,舉一個例子,建立激勵機制,我們總是講WTO入世以后,外國銀行進來就是狼來了,大家用這個詞,講到與狼共舞,有什么辦法與狼共舞呢?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自己變成狼,不然的話是沒有辦法,自己要變成狼就是說我們的銀行要按照市場的規律,按照競爭的規律提供激勵,沒有這樣的激勵好的人,已經激勵過來的人會走,特別是高官人員,沒有足夠的基于市場的激勵,非經濟激勵的因素,就會起不到重要的作用,這就與建設世界一流銀行的目標相違背。有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董事會能不能決定高官激勵的機制,是根據市場競爭和效率來做還是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受到政府的非經濟目標的制約,這是中資銀行中的常見的問題,這不是問題的實質。問題的實質是政府用什么樣的方式達到這個目的,國際經驗表明,通過稅收等方式往往比通過對直接企業或者銀行的工資的基礎的制定直接干預更有效,而且更規范。但是我們現在一下子還做不到。那么公司治理后面的問題確實是非常復雜,盡管現在海外對中國的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已經做出非常積極的評價,但是根據我的觀察和我的了解,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或者說評論家仍然對中國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持懷疑的態度,也不是沒有什么道理,事實上他們講的問題也都是我們國內經常討論的,主要就是我們在制度上面的一些制約的因素,簡單地說,套用國內的話說,就是有兩條高壓線,一條叫做國家絕對控制,也就是說國家保持三分之二,另一個叫做黨管干部,我們的銀行高官是干部,所以要接受這樣的管理,顯然這兩條至少在海外的經濟學家來看,也包括國內的經濟學家來看,確實都對公司治理有制約,因此至少我們在國際上找不到這樣的先例,所以這方面更加有待于我們需要創新。 最后我想說,競爭已經開始,我們銀行有很多的機遇,這些機遇是過去沒有的,比如很高的市值,就使得我們海外兼并或者擴容變得有可能,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有信心,我們應該意識到,任何經濟的發展增長都是有高有低的,有高漲的時候也有消退的時候,國際的金融環境有穩定的時候也有動蕩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時候,當我們為我們過去五年的成就感到驚喜的時候,更應該知道哪些是我們的努力,哪些是我們的環境,這樣的話,我們才可能在今后的改革中能夠繼續的努力。實際上我們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有更好的機遇,我們也沒有退路,我們也不必畏懼,只有將改革進行到底,希望是五年后,我們在這里,經濟觀察報再一次的觀察家年會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中國的金融在開放中變得更加的成熟、穩定和更快發展,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