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李子卿:中國金融全面開放中的銀行業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5:06 新浪財經

  

李子卿:中國金融全面開放中的銀行業改革

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李子卿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由經濟觀察報社、香港英文虎報和投資有道主辦的2006觀察家年會于2007年1月20日在北京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召開,本次年會主題為全面開放的中國金融。新浪財經獨家網絡支持。以下為中國光大銀行副行長李子卿主題演講實錄:

  李子卿: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今天下午參加這個會議。特別是這個題目,全面開放的中國金融,從這幾個字可以看出來,我們金融界對整個開放充滿信心,如果五年以前開這個會的話,恐怕他們都會避開這個話題,現在大家可以直面,很可以說明我們的信心。

  大家是不是還記得,去年12月11日,以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為標準,中國銀行進入全面對外開放的時期,也就是說外資銀行在中國進行獨立注冊以后,當然現在已經有外資銀行開始要求注冊開展業務。

  從零售業到批發業全面開放,也就是說正式進入了與外資銀行競爭的狀態。對于中資銀行而言,無疑加快了國內金融業的競爭,相比五年前,我們剛剛入世加入世貿組織時候做的承諾來比,現在我們比過去應該說是更有信心。主要是中資銀行近幾年來,中資銀行的競爭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顯著提高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在81年剛改革開放的時候,那個時候中資銀行對社會提供的服務是非常有限的,就是一個信貸、借貸還有儲蓄等等,很簡單的,其實就是國家計委下面一個工具,并不是一個金融意義的。

  但是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大家現在看我們就是五年以前,那個時候銀行提供的服務基本上對公也就是貸款和結算業務,對私就是借款還有其他的一些剛剛開始還貸的業務,現在中資銀行的業務范圍應該是非常的寬的,最近這幾年開展的業務,現金管理很多銀行都開啟了。

  從對私來說,現在所有的銀行里邊都加大了對私業務,除了有住房按揭貸款以外,又注重了小企業貸款,也注重了信用卡的發展,注重了消費信貸的業務,所以從中資銀行這幾年經過改革以后,在市場上也增加了自己的一些競爭能力,這幾個方面取得這么多業績,銀行業的改革主要是來自于幾個方面,一個就是在中國經濟體制向好的大背景下,股份制改造,上市等國有控股銀行資本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財務負擔大大降低,從而提高了銀行整體的競爭能力和我國金融體制的安全系數。

  第二個方面,銀行業外部經營環境不斷的改善,特別是來自監管部門的開放和市場化的管理手段,并推進了金融要素價格的市場化,推動了金融市場創新的平臺,中資化銀行在國際化擴展方面獲得了更多的利益,也開始間接或者直接的參與保險業務,這些方面都有利于銀行增加整體的競爭實力。

  第三金融機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隨著銀行改革的逐步深入,對市場績效和風險日趨明白,所以監管機構推進銀行業海外戰略投資的涌入,國際先進銀行管理化的引入,銀行業的管理,特別是對銀行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根本性的轉變。

  第四個方面就是中資銀行的創新步伐日益加快。銀行體系內,包括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股在內的多元化,外部競爭的壓力無疑激發了銀行的競爭,一方面給銀行競爭帶來了壓力,另一方面也是迫使銀行不斷的在競爭中展現自己,適應環境,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我們這幾年銀行,特別是我作為光大銀行的管理層來說,天天要接觸市場的需求,并且不斷要吸取他行的一些經驗,提高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于是在這方面,就是在整體經營實力方面有很大的改變,銀行間的差異性開始出現,比如在銀行內部風險管理的營銷模式,電子化的智能手段等等,最近特別是國際上知名的公司,近幾年在中國的金融業里面大行其道,生意好的很,在這方面實際上競爭者也大大的加快了步伐,而且銀行的多元化經營,銀行的各自的特色,有的銀行對私做得好,有的對公做得好,有的中間業務做得好,財務顧問做得好,慢慢銀行之間競爭的差別,同質化減弱了,這說明銀行發展的整體的理念。

  特別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在銀行的創新上,最近幾年創新上多個方面,中資銀行的

理財業務在這方面就是集中的體現。到2000年底,整個的社會上銀行出的
理財產品
已經超過了三千種,成為中資銀行的重要業務能力,其中我們以光大銀行為例,光大銀行累計這三年發行的產品是一千億,產品包括了債券投資、信托投資、資本市場投資組合,結構性市場投資,涉及的產品已經有債券的交易,直接融資渠道的擴容,準資產證券化,利率市場化的概念為趨勢,理財業務的功能也從以提高資金能力水平為準,向追求資產增值與防范負債資產平衡推進,也就是說慢慢的日趨現在與資本市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理財業務的發展可以看出,這些銀行自發的從經營層位上,極大的提高了銀行的素質與能力,因為監管部門,無論從人民銀行,從
銀監會
,以及其他的保險證監會,在產品方面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所以這方面商業銀行會自身努力,共同促進銀行業的良好發展。

  以往外資銀行在國外,中間收入占整個收入比的40%,占60%,其中我們當時也大惑不解,他們什么產品?光代發工資什么的沒有多少收入,其實相當一部分就是像對于客戶服務,這方面收入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過去把產品的限制比較死,通過這幾年發展,中間產品的范圍擴大,所以產生的效果就不一樣了。

  對比其他國家的銀行改革來說,我們認為中國銀行改革的道路,無論是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在很多的地方都更為有效,因此可以說,中資銀行目前能夠以更自信的心態面對中國銀行全面改革和開放的競爭,剛才祁斌主任談到了一個日本改革的例子,日本相對沒有改革開放的機會,實際上我們中國改革開放應該說是非常健康的,監管部門緊密的結合,就是對于銀行的發展規律提供了很多好的條件。

  中國進入全面金融改革的壓力是存在的,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的觀念要解決好幾個問題,我們以前面對外資銀行,外資銀行總認為他們不是國民待遇,可是他們不知道,過去中資銀行也有很多不利的條件,是來自政府方面的,特別在稅收上面,實際上外資銀行是33%的所得稅,他們享受的是超國民待遇,當時一個專家計算過,中資銀行的稅負是66%,因為你多做廣告,不但多發獎金,多做廣告也要納稅,多交易也需要納稅,這個稅不僅僅是所得稅,還有附加稅,還有這樣的稅等等,這樣中資銀行的稅負很高,明年中資銀行也享受這種待遇,所以對于中資銀行來說是非常好的消息,這才是和國民待遇一樣的條件。但是還有其他的問題,第一需要以金融創新為突破口,提高中資銀行自主創新的能力,這是最根本的一個問題。2005年以來,中國金融深化改革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中國金融市場進入了一個快速變革與發展的時期,人民幣市場的各種金融工具將不斷涌現,綜合化競爭的局面也正在基本的形成,給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比如說優質企業,將更多的采用直接融資方式,發行短期融資債,如果長期融資通過上市募集資金的方式,可以完全不用銀行商業貸款,完全可以走直接融資的道路,進而銀行就被迫從過去給大中企業貸款,轉向對中小企業貸款,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同時,客戶的需求也日趨多樣化,針對需求的解決方案也多種多樣,因為很多銀行現在進入市場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許多的民營經濟收購國營經濟,國營經濟又收購民營經濟,民營經濟之間互相的兼并收購等,這些都給銀行帶來了壓力,銀行需要有新的創新,一定要加大力度,這是我們經常在討論的一個問題。

  但是中國金融環境的巨大的變化,也給中資銀行的創新帶來了機會,理由很簡單,也就是說金融機構在壓力之下,要尋求監管的規律,緩釋資本壓力的沖動,現在監管部門對銀行的監管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資本充資率,就大大的制約著銀行的放貸,這個手段就做出了一個極大的限制。銀行要想在吸收存款的時候要想獲得更大的利潤,必須就得想辦法,就是要緩釋資本的壓力,要爭取做一些更多的中堅力量,因為銀行才能不動用資本的情況下做出更大的成果,這是帶給銀行非常緊迫的課題。

  在金融變革期間,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占有領導的地位,可以打破銀行業原先的經營地位,以先發優勢取得品牌、資金還有人力的技術水平,今后金融創新是多樣的,一個方面是服務載體的創新,就是銀行相對于其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其最大的優勢體現在銷售和經營網絡上,客戶資源預結算服務,因此金融創新,銷售的平臺與結算支付的建設是一個關鍵,要改進服務內容和服務內涵,服務手段和模式需要改變。

  第二個就是金融工具的創新,包括機構與個人與企業融資工具方面,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未來資本市場監管,金融機構、企業、居民乃至政府都納入一個市場的整個大循環體系當中去,商業銀行應該作為工具創新,通過將證券發行、資產分流化、產業等融資工具,與資產管理業務相結合,打破傳統的企業個人進入國內債券市場,股票市場和資本市場,這是未來創新一個很好的條件。因為銀行與債券公司,或者保險公司自己對銷售渠道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通過我們傳統的觀念要摒棄掉,用創新這種服務模式來做,我們的市場上也有不少的銀行在這樣做,光大銀行也在這樣做,這方面其實都是可以做的一個新的領域。商業銀行作為金融工具,不應該承當過多的方向式的工具,應該專著于市場需求和金融產品之間的銜接,同時人民幣的衍生產品是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領域,也是相對的空白點,在人民幣衍生產品的開發將有效的滿足客戶的需求。有利的建立銀行的競爭能力。

  第三包括市場風險,管理風險,也包括信用違約等。第四是業務領域的創新,也就是說打破政策,需要更多的開放環境,對體制做一些改造和放松,特別是國際市場這方面,為綜合化經營,在人才、技術、品牌交易方面做出努力,這是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所不同的?缡袌,跨領域是中資銀行目前需要攻關的課題,但是中國銀行業新產品不斷涌現的表象這塊,銀行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應該不容忽視,也有幾個表現,突出的表現就是專業人員缺乏,特別是數量與金融人員的缺乏,難以進行較為復雜的金融延伸產品的開發,這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復雜問題,由于經驗不足,人員儲備或者引進不足,這是與外資銀行很大的差距,需要我們去加以改進。第二個就是技術系統的,IT系統這也是薄弱的,技術需要提高,特別是對于我們比如說住房按揭,汽車消費信貸,因為這方面做一些模型來篩選,而不是我們傳統的方法去做。第三就是創新特點不突出,也說我們我們創新整個體系上還不夠完善,產品、營銷等等方面都是銀行還缺乏行之有效的經驗和管理。第四就是市場準入,盡管我們做了,銀行這方面做了,但是整個市場社會也需要跟進,也就是說投資人的風險上,是賺錢還是賠,也就是說整個市場的發育還不是非常好,在金融創新上中資銀行需要借鑒國際銀行的先進經驗。

  第二個大方面就是中國金融要盡快的有所突破,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綜合的競爭也正在進入中資銀行,因為外資銀行開的有分行,開的是商業銀行,但是實際上這個銀行的集團又有同行業務又有商業銀行的業務,他可以借助他的商業銀行的一些渠道來做業務。只有有一個寬松的環境,才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們很高興的看到,現在一系列的問題正在解決,現在很多法律條文都正在修改之中,對于金融公司,以及保險,信托等等都在研究過程當中,但是我希望都能夠盡快的實現。

  第三是人才短缺的問題,目前國內商業銀行主要是人才短缺,現在我們傳統的人才比較多,都是做傳統的業務,但是真正做新型的業務,相對比較少,這就是和銀行的績效管理和薪酬體系都有關系,現在需要打破我們傳統銀行的績效管理辦法,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在發展銀行業務里面也可以做得更好。

  第四個就是解決好國際銀行的管理經驗和改造的問題,其實銀行的經營,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現在我們注意到很多中資銀行大力引進外國的先進經驗。外資銀行形成幾十年上百年的管理經驗,管理理念都是比較明確的。外來銀行到了中國也需要本地化,如果沒有本地化,也不一定能夠起到良性的作用。特別是中資銀行對客戶的需求和深入的程度,是外資銀行不具備的,所以在這方面,中資銀行從這個角度上也有優勢。所以在引進外資銀行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本地化的改造,這是需要考慮的。

  這里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商業銀行的經營,現在普通接受一些國外銀行的理念,也就是說大量的業務集中處理,這種本身可以防范風險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東西部、南北部發展狀況管理水平不一樣,如果都一致的話,這方面不能產生東施效顰的效果。因為現在缺乏一個很好的銜接方式,所以說經營模式最好是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另一個方面就是借鑒銀行的經營模式,而這些都需要有一些相應的理念。

  今天作為商業銀行來說,談談我們對改革開放的理解,我們認為對外開放在金融業上我們走了五年,我們今天談的全面開放的中國金融我們更有信心,如果五年之前我們不一定有信心,但是今天我們就非常有信心,中資銀行也確實應該有信心,我們現在很多都在向外資銀行學習,但是我主張我們學外資銀行的先進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