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30萬億熱錢說太夸張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1:46 財經時報

  華生

  在2007年中國資本市場論壇的年會上,我從股市角度對“30萬億熱錢”的說法作了一點評論,媒體報道后引出了很大的反響,因此覺得有必要再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些。

  “30萬億熱錢”的說法是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不久前提出的。他認為,由于央行未能完全對沖外匯占款,1萬億美元的外匯占款減去2萬億人民幣的央行票據對沖,由于基礎貨幣的乘數效應,等于起碼有30萬億熱錢在市場中興風作浪,這導致了去年的房地產熱和當前的股市狂潮。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意味著我國宏觀經濟政策面臨重大抉擇。

  但我認為,30萬億熱錢或流動性過剩的說法過于夸大其辭。因為這1萬億美元外匯占款的投放,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逐步積累的,不是今天一下子形成的。

  從本世紀以來,我國外匯儲備確實增長很快,但外匯占款的貨幣投放是納入國家貨幣投放的總盤子一并考慮的,并不是在正常的貨幣供應和信貸增長規模之外憑空增加的。對超出預期的投放部分,央行又用發行票據等方式進行對沖。因此,并不能說外匯占款是突然冒出來的大漏洞,形成了幾十萬億的洪水猛獸。如果真是那樣,早就出現惡性通貨膨脹了。

  之所以說30萬億熱錢的說法不夠嚴謹,還因為這種說法缺乏科學的統計和數量概念。截至2006年底,中國銀行系統的全部資金來源或運用也只有30多萬億,全國全部銀行貸款加總也不過才20萬億出頭,與GDP大體相當,而這些首先要滿足經濟增長所需要的正常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怎么可能算出一個30萬億的熱錢或過剩貨幣呢?

  此外,認為去年以來證券市場的牛市完全或主要是流動性過剩造成的說法,也缺乏依據。中國外匯儲備2004年就突破了6000億美元,2005年突破了8000億美元,按照上述說法,那時就已經有20萬億左右的熱錢。但大家知道,2004年中國股市還是漫漫熊市,2005年才剛開始轉折。

  中國股市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新時代,主要是成功的制度性變革、經濟高速增長、對外開放卓有成效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果因為對股權分置改革有不同看法,就把它簡單歸結為流動性過剩,顯然有失偏頗。

  當然,流動性過剩確實是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其直接來源是國際收支的雙順差。但這個問題的解決并不簡單,涉及到投資和消費結構的調整、生產要素及稅收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工作,并不是簡單地加息或加速升值就能化解。

  中國股市近來確實有過熱的跡象,一些在熊市末期喊跌的人現在又異常的樂觀亢奮,不少人把可能性當成現實性,這些都是需要防范和糾正的。但是,中國證券市場角色和地位的迅速提升,逐步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發揮在金融市場中的一個主渠道作用,這是值得慶幸的大好事。從總體來看,它降低而不是增加了國家的金融風險。

  (作者為燕京華僑大學校長,經濟學家,文章代表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