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融改革需要高效的協調機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0:49 21世紀經濟報道
尋找恰當的改革時機是改革成功的要素之一,如果改革的壓力越積越大,而各種壓力之間相互發生糾纏和矛盾,改革就會面臨進退兩難的局面:不改,壓力更大;改,則需要顧及各種矛盾是否激化。目前中國的金融改革就面臨類似的困局。1月19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討論金融改革事宜,就農村金融體制設計、國有金融管理框架重構、企業債市場建設、外匯投資管理、利率形成機制等做出布局。 與每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不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只在1997年和2002年召開過,主要涉及金融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和突破。十年過去,舊有的體制性問題大部分已經逐步解決,主要商業銀行都已經股份制改造后上市,各種監管機構和法律法規也初步完善,因此,金融改革的焦點越來越技術化和機制化,當然,這并不表示不存在體制問題。 此次會議前夕,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12月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0663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增加2473億美元;12月的消費品價格環比上升2.0%,同比上升5.7%,尤其是糧價和油料作物價格,同比則分別上漲9.1%和11.1%。由此可見,是次會議的背景是流動性嚴重過剩以及通脹壓力抬頭。業界不僅關注會議對金融體制做如何安排,更關注就流動性過剩做出如何應急的布局,比如是否增加匯率彈性、加息等。 過去的幾天里,相關部門透露出一些解決流動性過剩和確保金融安全的措施。眾所周知,中國流動性過剩正在催生資產泡沫,而又不能采取人民幣升值或者加息的方式緩解流動性,因此,金融機構只有加速構建金融安全網,即金融系統需要更多證券化的流動性而不是依賴銀行信貸。有消息說,過去由發改委監管的上市公司債券發行管理工作將交給證監會主導,有望加速發展。過去,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緩慢,規模較小,再加上停止審批企業上市融資,企業融資過于依賴銀行貸款。中國也有望在近期啟動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以完善國家金融安全網,防治呆壞賬沖擊金融安全。銀行貸款,尤其是地產按揭貸款是否證券化還不得而知。 流動性過剩之所以能帶來如此大的壓力,皆因相關改革缺失導致的機制的不健全與失靈。例如,貨幣政策不能有效傳導, 因此,第一個就是要解決利率的市場形成機制,推動利率市場化,央行于1月4日正式推出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中央也允許內地金融機構到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通過人民幣體系外的局部完全市場化的交易形成市場化利率,為國內更大范圍內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提供參照等。此外,在過多的外匯儲備壓力下,除了增加匯率彈性外,國家可能成立類似“淡馬錫”的專門機構經營管理部分外匯儲備,上海各大銀行正在爭搶外匯交易員,可見匯市也可能有所變化。 管理部門集中推出和將要推出系列政策說明一個問題,即改革不容再拖,為形式所迫。那么為什么不提前主動改革,而是在流動性過剩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才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安全網呢?因為應急的改革很容易產生副作用。例如資本市場,在熊市階段停止擴容和創新,而在流動性過剩到可能醞釀資產泡沫的時候才緊急擴容和推出股指期貨等衍生品,雖然可以緩解壓力,但是也可能給市場帶來震蕩和更大的投機,不利于市場良性運作。一般而言,在壓力較小的市場氛圍中改革和創新,會減少運行出大錯的機會,獲得更多經驗和修正機會,有利于培育健康的市場機制。 與此前改革金融體制不同,隨著市場化程度提高,目前金融和資本市場的問題主要涉及機制以及技術來完善市場,這需要高效的專業的監管和決策機構。在原來體制約束下,活躍度不高的金融體系運行相對穩定,市場化后,在國內國際多種因素影響下,時常會瞬息萬變,這需要決策效率。當然,正因為中國市場體系的不完善,一個問題往往涉及多個管理部門。曾有專家提議,成立一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協調各監管機構的監管工作。中國應該進行監管機制的改革,可以考慮建立一個高效的協調機構和金融機構獨立決策的機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