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2007中國經濟預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6日 09:01 《中國發展觀察》雜志
本刊記者 原松華 被稱為“關鍵之年”的2007,中國經濟是繼續高速增長還是稍作調整?產能過剩還會困擾中國么?世界經濟放緩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在挑戰與機遇面前,人們充滿更多的期許…… 2006年,中國經濟一騎絕塵。中國人收入多了,但 仍然“捂緊錢袋子”舍不得花。英國廣播公司對此評述,要增加整體百姓消費,唯有提高80%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而這還是要靠經濟的持續增長來解決,沒有其他的辦法。 2007年,中國經濟是否持續快速增長,做到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 “又好又快”發展?中國經濟工作注定面臨更多的挑戰;2007年,十七大即將召開,注定是中國發展和改革十分關鍵的一年。 【預測嘉賓】 劉福垣:經濟學家,中國人力資源研究會會長。曾先后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副所長、國務院特區辦研究室副主任、寧波市副市長。1997年6月任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兼任中國人力資源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2003年兼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 魏杰: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有資產研究所所長。著重研究宏觀經濟、計劃與市場關系、企業財產制度、非國有企業等問題。 張立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長期從事宏觀經濟分析和經濟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研究,參加了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十五計劃、十一五規劃的研究及有關起草工作。 《中國發展觀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7年中國經濟將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一些專家預測,2007年中國經濟將呈現高位穩定或略有回調的態勢。綜合各種因素考量,保持8%的經濟增長是保證中國經濟和社會系統良性運轉的關鍵。您怎么看? 劉福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經濟要又好又快的發展,說明更強調質量的發展,應該說是認識上的提高。但是又好又快還是落在經濟增長上,不是落在發展上。發展是質變的,要提高發展的質量,當前中國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城市現代化和農村小農經濟這兩種生產方式的轉化。2006年,我國GDP增長10.5%,關鍵不在于GDP的數字,而在于2006年就業超過了原來的預期,將增加1000萬人的就業,這是相當好的形勢;另外,居民消費增長達到13.5%,這是2006年經濟的兩個亮點。隨著中央構建和諧社會、六中全會決議的貫徹,與政府將承擔起醫療保障、教育等責任,我相信2007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會更好,經濟增長不會低于10%。但是,我們應該更關注單位GDP增加的就業人數,單位用地上提供稅收的增長,提高增長的質量。 魏杰: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主要是實現一種增長方式的轉變,要提高效率。2007年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減速,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國際收支失衡,調整國際收支失衡的一個辦法就是要減少出口、擴大進口。這項政策會對一些行業有影響,比如鋼材行業,12月14日提出的出口提稅政策,會導致鋼鐵出口減緩,經濟發展速度就會降下來;第二,未來要增加的房地產保有稅,對房地產行業調整較大。隨著保有稅的增加,人們對房地產的投資熱情會降溫,也會適當地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另外,社會需要公平、和諧,改革的調整也會影響經濟增長。預計2007年,經濟增長會在10%以下。 張立群:我認為,2007年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明顯減速,主要因為支持經濟較快增長的需求因素比較強勁,特別是消費將更趨活躍,為住、行等終端產業以及眾多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力地拉動;外貿順差預計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對國內產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仍會比較強勁;同時,企業對競爭環境逐步適應,自主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這些因素會繼續推動中國經濟保持較高增長。當然,在一系列調控政策作用下,經濟增長加快的勢頭也不會出現。綜合看,經濟增長將呈現高位趨穩態勢。 《中國發展觀察》:如果經濟減速,2007年,產能過剩局面可能被放大,是否意味著產能過剩還將困擾2007年中國經濟? 劉福垣:目前,中國存在勞動力、資金、產品、產能四大剩余,因為背后有社會保障短缺、醫療教育短缺、住宅短缺這“三座大山”。產能過剩本身是個偽命題,不是真過剩而是假過剩。因為這“三座大山”壓著,使大家不能正常消費;這些過剩除以13億,并不多,完全可以消化。但是,因為沒有社會保障,人們不敢消費;另外,現在儲蓄率太高,等于很多錢沒有轉化為資本,背后就是產能積壓。要把積壓的資金用活,使它變成消費,消費拉動投資才是高質量的發展。現在是政府沖動、出口拉動的投資,不是消費拉動的投資。如何將存款轉成貸款、變成資本,現在唯一的出路是要把它釋放出來,給老百姓一個定心丸。此外,產業之間的轉移受到壟斷的控制,如果壟斷消除,我國消費還能上去,中國永遠沒有過剩這一說,按照世界平均數,還短缺得多。 魏杰:因為增長速度影響市場需求,需求的減少使得產能過剩就會很大。尤其是要看到控制速度對國際需求的影響。例如鋼材出口減少,馬上就會形成過剩。產能過剩后,生產速度會立刻降低。如果國外反傾銷加強,產能過剩會更嚴重,還會影響2007年中國經濟。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就會出現需求的問題。因此,如果內需啟動不起來,發展速度就會減緩,產能過剩還將出現。 張立群:對當前產能過剩的性質要注意分析,與以往的主要區別是:第一,產能過剩發生在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過程中。從歷史回顧看,我國產能過剩大都發生在經濟偏冷的時期,由此產生的企業銷售困難,資金周轉困難,三角債普遍,銀行不良資產增加,下崗職工增加等問題也比較突出。當前的產能過剩則是發生在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背景下,市場需求旺盛,這就為產能過剩企業的調整、改造提供了較大的市場空間,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產能過剩行業的困難。第二,產能過剩發生在市場調節程度提高的背景下,其表現是:競爭更加普遍和激烈,但投資責任、生產經營的責任越來越明確,不良資產由誰買單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以外,國有企業在這方面的責任也日益明確了;職工普遍采取合同制、聘任制,下崗、失業等現象逐步為大眾接受,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基本保障和服務已經建立起來。在這一大背景下,生產能力過剩更多地表現為支持競爭、促進結構優化升級的積極作用。 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重點是完善投資與生產活動的約束機制,完善產業、行業的退出機制。總體看,產能過剩問題不會成為困擾經濟增長的突出矛盾。 《中國發展觀察》:2007,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中央政府在宏觀調控時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保證經濟的平穩運行? 劉福垣:提高增長的質量靠發展。發展的模式對了,就業模式對了,經濟就會起飛。現在就業是靠出口,所以必須改變這種經濟增長方式,靠內需拉動,內部消費的啟動必須把“三座大山”搬掉,“十一五”的任務就是要搬這三座大山,所以這不是一般宏觀調控問題,而是改革問題,是政府缺位問題。 當前,我國處在城鄉差距懸殊、東中西三個板塊處在不同發展階段,還有四大剩余。在這樣的結構下,要素在部門之間流動,用同一個宏觀調控工具調控宏觀經濟顯然不合適。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必須回到中國二元結構、三個板塊的現實中來考慮。 魏杰:2007年,經濟發展“又好”會有所變化,但“又快”就不太可能,因為經濟增長速度要減緩。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約束主要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資源供給。2007年,中國需求約束和資源約束都會顯現出來。這兩個約束都在,就很麻煩。所以,需求這塊,出口不能調整得太快;資源約束這塊,一方面,要擴大資源供給,增加全球配置資源,比如能源的開發走向國際化;另一方面,要節約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轉變增長方式。 《中國發展觀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雙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被再次提出,這是否預示著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總體是穩定的,不會有大的調整? 劉福垣:從財政政策的角度說,首先,地區政策要向中部傾斜。其次,我國第三產業發展得慢,要降低第三產業從業的門檻。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表明,1999年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到了2004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350萬戶,六年間凈“縮水”81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35萬戶。這個現象說明小企業應對政府成本過高,稅費負擔沉重,使得小企業沒法活。 貨幣政策不在于調整準備金率,而在于放開民營中小銀行,這才能使貨幣成為真正的貨幣。首先要放開市場,中小銀行對準中小企業。如果中小企業能貸款,發展速度要快一些,就業也會相應得到改善。在對外開放的同時還要對內開放。 魏杰:從貨幣的角度看,應該更多地考慮匯率,現在人民幣低估了,人民幣應該升值。關鍵是要進行制度創新。 張立群:這些要看宏觀經濟運行的態勢,可能在房市、股市方面會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但也要看房市、股市實際的發展情況。穩定房價是2007年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目標,從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看,實現這一目標仍然有一定難度。政府的重點應該是保障好基本住房需要,房地產市場調控重點是控制投機炒作活動。 《中國發展觀察》:中國就業形勢在2006年底超過了原來的預期,預計增加將近1000萬人口就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2007年的就業情況會怎樣? 劉福垣:就業是人們生存權、發展權最關鍵的因素。要增加就業必須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這是發展對增長提出的要求,只有就業才代表了發展。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沒有一定的投資,就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每年要減少2800萬農民,相當于把4戶的地給一戶種;同時,中央的財政補貼還不能減少,除以1.5的贍養比例,也就是從農村轉向城市的就業人口每年將近1900萬,加上城里幾百萬的就業人口,每年要有2500萬的就業崗位,這樣才能達到實現2020年小康社會的最低要求。2006年,我國的就業狀況是歷史上最好的,但是連一半的任務都沒完成。因此,就業任務還很艱巨。 魏杰:目前我國第二產業對就業的貢獻較大,但是第二產業的增速在2007年會有所下降。因此,會有失業增加。尤其是建筑業會因對房地產的調控而減速,這就使失業問題更嚴重。因此,應該注重發展服務業。 張立群:近年來,在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背景下,就業增加較多,預計2007年將繼續保持這一態勢。 《中國發展觀察》:教育、醫療、養老、失業以及住房制度等民生問題受到普遍關注。有人提出,該市場化的要繼續堅持市場取向改革、不該市場化的應該根據公共服務原則進行制度設計,在這個問題上,您有什么建議? 劉福垣:社會保障是市場經濟特有的范疇,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從中國發展的短期因素來看,最見效的是社會保障,要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保障度,2006年就業率之所以有所提高,與這兩年采取了一些社會保障的措施有關。 魏杰:國家應該在教育及醫療衛生等方面,注重對弱勢階層的保護,主要要關注弱勢階層的教育和醫療問題。實際上,公共產品的公平原則應該是以保護弱勢階層為基點。 張立群:2006年召開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政策方針,這標志著黨和政府在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的工作力度會進一步加大,特別在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本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事業發展方面,會邁出更大步伐。當然,民生問題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體制完善逐步改善的,不能期望在一年內解決所有問題。我認為,與過去比較,我國的民生狀況總體是明顯改善的。 《中國發展觀察》:2006年12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首次明確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將由國有經濟控制,意味著國有經濟應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這是否意味著民營經濟在一些領域發展將面臨更多的限制? 劉福垣:首先要了解我們處于什么發展階段,這個階段政府的控制力有多大。如果發展的階段高,控制的少一點;發展的階段低,可以控制的多一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果把營利性的產業都壟斷在手里,哪還有市場經濟。國有資產怎么運營,主要是處理好二次分配。國有企業改革應該是改革政府,改革國有資產的運行管理體制,國有資產按要素分配。 魏杰:我認為,可以講國有資本向某些重要行業轉移、集中,但是不能講國有資本要控制這些重要行業,國有資本可以進入像電力電網、石油石化行業,可以向他們集中,不能說控制。一說控制,民營資本進不來就形成了壟斷。看來,根本上是我們對民營經濟國民待遇的問題和是否真正把民營經濟當成重要基礎的問題。從有利發展的角度上說,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應該是互相競爭的。 《中國發展觀察》:有預測顯示,2007年,世界經濟和美國經濟將放緩,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經濟? 魏杰: 2007年中國將是平穩的一年,不會大起大落。但是,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就會顯現出來。比如國際收支平衡得到解決,國內失業就會多一些,它一定是個替代關系;又例如經濟增長發展速度會降下來,資源短缺問題會相應得到緩解,但失業問題就會出來。因此,2007年需要考慮的大問題是持續增長的力量能不能保持,因為我們的制度還沒有健全。 張立群: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預計有所減慢,但不會很劇烈。世界經濟會受影響,但總體增長態勢仍會不錯。這些對我國經濟會有影響,但不會很明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