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周民良:用信貸杠桿強化企業環保責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7:24 每日經濟新聞
周民良 國家環保政策杠桿,已由關注地方政府的環境執法行為,延伸到對企業的信用約束。這無疑是一個富有思考性的政策創新。 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宣布,從4月1日起,企業環保信息將納入全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并要求商業銀行把企業環保守法情況作為審辦信貸業務的重要依據。這一信息顯示,國家環保政策杠桿,已由關注地方政府的環境執法行為,延伸到對企業的信用約束。這無疑是一個富有思考性的政策創新。 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對于污染型企業有許多外在約束。比如,污染者付費制度(PPP),要求污染環境者支付污染成本;綠色產品生產制度,嚴重污染環境的企業產品會遭到消費者抵制;綠色壁壘制度,對不符合所在國家環境標準的產品輸入實行征收綠色關稅、實行綠色反傾銷、綠色市場準入等制度。 近年來,我國一些企業因為履行環保責任差,國家環境標準較低等緣故,出口的產品屢屢被西方國家制裁。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陶瓷中的含鉛量、煙草中的有機氯含量、紡織品中的生態毒性指標等等,都成為不少發達國家對中國產品進行懲罰的依據。 可見,在開放的市場背景下,更好地履行環保責任,不僅可以改善企業的形象,提高企業的聲譽,增進社會對企業的信任,還可以獲取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實際上,許多跨國公司的網站主頁的信息中,都有該企業環保責任的相關欄目。甚至一些企業定期出版企業維護環境的報告,以加深外界對企業的了解。 假如一個企業不能正常地履行環保責任,一旦被取締或者查處,將會影響銀行的貸款回收,從而影響到銀行的資產質量。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國家環?偩掷塾嫏z查企業72萬多家,其中3176家被取締或關閉。這些被取締或者關閉的企業曾經發生的信貸活動,難免形成各有關商業銀行的壞賬。 但與此形成較大反差的是,我國“十五”期間不少環保指標尚未完成,2006年上半年,一些環境污染指標繼續走高。在這種背景下,國家一定會強化對污染企業的約束力度。央行與國家環保總局所采取的共同行動,如果能被嚴格執行,將不僅可以遏制環境污染上升的趨勢,而且能更好的防范金融風險。 制度與環評制度,從市場準入端口制止污染型企業的投資;推進環境稅政策的實施,加大污染企業的運營成本。 當然,類似的一些工具不僅可用于企業,還可以應用于地方政府。比如,嚴格要求主要環境指標進入各地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以接受“兩會”代表的審評。在政績公開過程中,強化地方人大、政協對政府行為的約束力度。 從銀行把環保信息納入征信系統的消息,筆者不由聯想到最近沸沸揚揚的資源產品價格提升的決策問題,其中有不少耐人尋味之處。這是因為,資源產品價格提升的理由也與環境保護有關。 通過嚴格信貸措施強化企業環境責任,同樣會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對于絕大多數處于競爭領域的企業來說,首先會通過改善經營管理來消化成本,如果實在消化不了也可能會導致產品價格的提高,但他們絕對不會也不可能先提高產品價格再來加大環保投入?梢,以環境保護為借口提升資源產品的價格,是很難讓人信服的。逆向的行政命令式的漲價行為,能否稱之為價格改革,消費者付出的更多貨幣能否最終落實到環保中,都讓人心存困惑。(摘自《新京報》,有刪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