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國有單位應帶頭遵守環境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23:05 中國經濟時報

  ■時報時評■張劍荊

  日前,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82個嚴重違反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項目,并首次采取了“區域限批”的處罰措施,輿論為之一震,稱之為“環評風暴”。相關信息已經由國家環保總局予以公布,有關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闡述了此次行動的初衷,表達了執行環保政策的決心。比較以往幾次“環評風暴”,這次風暴來得更為猛烈。

  仔細研讀環保總局的通報,感覺除了所披露的信息,比如違規項目基本上都涉及鋼鐵、電力、冶金等重化工行業之外,尚有一些更為內在的信息需要指出來。

  首先,從數量角度看,違規項目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違規的82個項目,涉及到22個省市,按涉及項目數量多少排列如下:河北、內蒙各有10家,山西9家,河南、安徽各6家,貴州5家,四川、江西各4家,江蘇、廣西、山東、陜西各3家,云南、青海、吉林、

福建、廣東、寧夏各2家,海南、甘肅、上海、湖南各1家。真正屬于東部發達省市的只有12家,屬于中西部地區的有68家(河北、江西雖屬東部,但在東部屬于相對落后的,他們在政策取向上更接近于中西部),西部地區占了總數的83%。

  從被通報企業的區域分布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有著更為強勁的發展沖動,同時也具有更為強勁的規避環保政策的沖動。從違規項目的區域分布還可以看出,污染企業存在著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例如,貴州省六盤水市有兩個項目受到通報,該市招商局項目科負責人明白地說:“你像東部沿海那些污染企業都在往中西部走,那邊待不下去了來這里了。”這反映了,中西部地區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環境壓力。

  第二,被通報的82個項目涉及金額1123億元,其中,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29個,1億元到10億元之間的項目35個,1億元以下的項目只有18個。平均每個項目接近14億元。從投資額來看,這些違規項目在當地基本上都是大項目,大企業,都被當地政府視作是支柱項目。

  第三,環保總局的通報中,已經明確指明了四大國有電力集團都有項目違規。進一步分析顯示,其他所涉項目,大多數也都是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的企業。在這些被通報項目中,也有個別的民營企業的項目,但是這些民營企業都有著很強的實力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山西的振興集團和海鑫集團、唐山灤南華瑞鋼鐵有限公司等。對被通報項目的不完全分析顯示,違規項目有不少都得到了政府的強有力支持。例如,項目違規的貴州省金元電力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來訪的記者,項目所在地的發改委、環保、國土、水利等政府相關部門,親自出面幫助他們協調土地征用、地表取水、銀行貸款等工作,在中央四部委的叫停令下達以后,該市有關部門仍然沒有出面叫停這兩家電廠。一些違規項目,在其公司介紹和宣傳材料上,甚至明確地把自己描述為政府循環經濟的典范。比如,被通報的山西古交發電廠在其企業介紹里寫道:“作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古交發電廠‘吃干榨凈’的生產模式,已成為山西省打造‘煤—電—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示范模式。”

  通過對違規的82個項目的分析,我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國有企業和有政府背景的企業,成為環保違規的大戶。由于項目投資的巨大規模,這些企業大多都成了當地政府的“寵兒”,政府給予這些企業相對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更多的政策優惠。由于是國有項目和支柱項目,企業和政府總是以這樣那樣的借口,放寬環保標準。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一些項目雖然受到了環保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處罰,但卻得不到執行。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推斷,面對著國家環保總局嚴厲的處罰措施,一些違規企業未必會“束手就擒”,未必會主動、自覺地接受處罰,有關企業和政府部門同國家環保局之間,一定會有一場博弈。不排除一些項目在一場“太極功夫”之后,重新開張。硬的規則在各種機會主義的“繞道走”之后,變軟變松,最后化為一縷青煙。因此,我們鄭重呼吁,我們的國有單位更應當有規則意識,環保意識,為全社會樹立起負責任的典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