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以終結票價上浮提供改革支點 更該終結的是春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09:04 瀟湘晨報

  本報評論員 曉宇

  2007年春運,鐵路不再上浮票價——從此以后,不再上浮。

  一個截然的句點,斷開不公,斷開不義,沒有尾巴,沒有震蕩,沒有激動,也沒有了長久以來對不公的默默忍受,一切原本該是這樣。在與和諧背道的不公桎梏不再強加之后,在與共享相反的特指排斥順利解除之后,笑與淚都留在了過去,此刻只有兩行來時的腳印,堅定地尋找一個公平的開始。對于所有的不公,我們報以時光依然平靜的流駛。

  春運票價上浮,始于1993年廣東鐵路實行浮動加價。至1995年春運,浮動票價的實施范圍擴大。其后,在2002年1月12日于北京鐵道大廈舉行聽證會,“調價方案獲原則性通過”,每年春運上浮30%左右的票價輒“刀槍不入”地成為鐵打的成例,如潮漲潮落般伴隨著一年一度的“候鳥”春歸。

  

中國經濟建設對廉價勞動力的巨大需求,拉開了大規模人口流動的序幕,也催生了春運這一中國特有的社會現象。從春運在特定的時間出現于特定的地域來看,票價上浮從一開始就在鐵路這一公共領域內指向了特定的民工潮,并以上浮實現了特定時間段內不公正的對待與排斥。這一點,
鐵道部
從不諱言,票價上浮“削峰填谷”、“限客分流”是鐵道部不移之志,但實際上就鐵路運輸所承擔的公益作用來說,這些旅客又能分流到哪兒?所謂的分流,到最后就演變為歧視的現實,并實現剝奪。如此合理地面向“擁擠的人間”,實則是背向“人間的苦難”。每年春運,一票難求,以城市農民工為甚,最終涉及到人民整體福利。

  如此“原始不公”式的票價上浮出臺后,迭經有識之士,其中不乏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的批判與質疑。但春運票價上浮成為歷史的陳跡,卻遠不是我們驕傲的成果,它僅是一個來遲的結果——還不是結果的全部。縱然春運票價不再上浮,我們可以免去在承受苦痛之上再承受剝奪,但人們仍然要用一張票價買來“春運的痛苦”。

  春運之所以成為中國鐵路標志性的癥結與事件,提春運則必提中國鐵路,正在于中國

鐵路改革的滯后使春運痼疾難除。

  壟斷性質的鐵路建設只能依靠政府投入,但政府投入在如此需求面前又顯得無力與不足。面對建設資金籌集有限、路網規模擴展緩慢、價格體制和清算體制僵化的諸多弊端,作為中國僅存的最后一個政企合一的巨大系統,鐵路改革總在公益與市場之間搖擺。

  認為市場化萬能的人總是不憚于聲稱:解決鐵路發展緩慢的最佳途徑是私有化和上市融資,解決鐵路從業人員過多的最好辦法是全部推向社會,解決農民工和學生買票難的最好辦法就是漲價。但作為公共事業,政府對鐵路運價、建設和投資的管制是世界通行的慣例,諸多發達國家的鐵路公司也是國有的,由政府機構按照公益性原則來運行。但我國鐵道部作為一個超級政企合一的大企業,卻又同時存在政府、企業職能的雙重缺位,從而造成了成本效益的不對等,使大運量、低成本的鐵路運輸——這一最適合春運的運輸方式,因發展的滯后反在春運面前無力直至無能,市場與公益都在等待中錯失與流失。

  當政府職能、企業職能,甚至市場都缺席之時,奢談鐵路漲價合不合理,是拿鐵路的前途作一次性揮霍;當鐵道部或者說政府應當承擔鐵路公益運輸的成本而沒有承擔時,奢談運價漲多少合不合理,是挾天下之利用以自肥。就改革的指向而言,我們要終結的不僅是春運票價上浮,而是春運。票價不再上浮的諾言,應當為中國鐵路的改革提供一個新的出發點并不拔的支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