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從糧食到石油漲價不僅僅因為壟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10:01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強興華 糧價說漲就漲了。事先沒有什么預兆,事后也難以發現上漲的原因,有的只是“恢復性上漲”這一雖然言簡卻絕不意賅的所謂解釋,至于糧價什么時候“恢復性下跌”,那只有天知道了。 成品油價格的上漲原因,我們就清楚多了:與國際市場接軌。然而,既然是已經與國際市場接軌了,國際市場上的油價明明是不斷下跌,國內市場的價格卻堅挺不已,個中原因我們也不甚了了。 實際上,要破解上面的難題,找出漲價背后的原因,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答案也顯而易見,那就是壟斷。中國的石油開采、生產、加工乃至銷售,都掌握在那一兩個企業手中,在如今這個以盈利最大化為企業至高目標的年代,只要有一點兒漲價的由頭,不讓這些企業漲價,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石油行業是如此,糧食流通行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糧食的購銷大權,全掌握在幾個企業手中,甚至連糧食的進出口大權也在這幾個企業手里,不漲價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指望動用我們過于富足的外匯儲備,通過進口國際市場上相對價格較低的糧食來平抑國內市場價格,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反過來,進口低價糧在國內市場上賣高價,在這些企業看來,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糧價也好,油價也好,都是極為重要的商品價格,事關國計民生。糧價、油價之類的商品價格的不合理變動,必然會對經濟運行乃至社會安定、改革開放與發展大業,產生不利的影響,個中道理,大家都非常明白。要破解這一難題,首先要做的是打破不合理的壟斷,比如說糧價問題!懊褚允碁樘臁,但這并不是說,只有通過壟斷,才能夠解決這一“天大”的事情。相反,自由競爭式的市場化運作,可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更好的方案。這一點,只要我們稍微回顧一下糧食購銷體制演變的歷史,就能夠看明白。 傳統體制下自不必說,那時實行的是“統購統銷”體制,具有天然的壟斷性。及至改革開放,這一體制并沒有被打破,反而有加強的趨勢。加強的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為了“順價銷售”,目的在于解決“打白條”和糧食收購貸款無節制發放問題;二是因為糧食流通行業人員太過龐大,歷史欠賬過多,為了社會安定和改革大計,一時也難以把這一行業推向市場,F在,這兩個問題都早已不再存在,然而,舊的體制還是延續了下來。事實上,這一體制對于保證糧食穩定供應已沒有多大的作用。前幾年,糧食供應緊缺的時候,沒見到他們的作為,倒是也在類似的時候,即近年底的時候,同樣也發生了一次類似的糧價上漲現象。個中原因并不復雜:快到年終算賬的時候了,不漲價,財務報表怎么看?油價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前幾天,幾個油企巨頭又在向社會吹風,說國內油價還遠遠低于國際市場,企業存在不少的困難。而事實上,中國的原油有超過一半以上來自國內油田,這些原油的價格遠遠低于國際市場,二者的差價哪里去了?既然企業經營不易,為什么這一行業又不準別的企業進入,或非得把進入的門檻設得高高的呢?如果說非得壟斷才能解決問題,那么,千千萬萬生產糧食的中國農民,本身就不具備壟斷的能力,除了他們,我們的糧食又能交給誰去生產呢?解決問題的辦法,顯然不僅僅是漲價,而是要建立重要物質國家儲備體制,在國家牢牢掌握住重要資源控制權的情況下,打破生產與流通的壟斷,真正由市場來決定價格,而這,才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意。否則,糧價上漲的利益到不了農民手中,油價上漲的利益不能為國家所得,而社會卻要不斷地為這種無理價格上漲付出代價,只能是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然而,打破壟斷,也未必能夠徹底解決問題。一些部門,如公共產品提供者,包括電力、自來水等行業,具有天然的壟斷性質,不可能被打破;一些部門,如房地產開發等,雖然貌似自由競爭,卻已結成了利益聯盟,具備了層次更深、范圍更廣的壟斷能力。在這些部門的操作之下,聽證會逢聽必漲,房價更是逆政策而行,漲勢難遏。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還政于民。一是在政策決策環節,要充分發揮民主,使規范公共資源的國家政策成為真正的公共政策,而不能成為保護部門利益的所謂的公共政策;二是要加強民主監督,讓市場機制真正滲透到這些公共部門的運作之中,通過利益的博弈,均衡公共產品的市場價格;三是要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決定哪些行業才具有壟斷的資格,而不是把這些既成的壟斷作為討論的前提。而當前尤其需要我們警惕的是,在一些行業,比如說房地產開發行業,從政策取向到行業管理,再到企業經營和市場運作,已經開始出現利益結盟的苗頭,形成了與社會進行不正當博弈的巨大力量。打破這種結盟,非得花大力氣不可,而只有充分的經濟民主,才擁有這種力量。 看樣子,油價還是要不斷上漲下去,而也許再到了糧食收購季節,糧價才會出現恢復性下跌。到那時,受到傷害的,絕不僅僅只是農民的利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