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遷都世宗:韓國的中部崛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10:36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李巍 若干年后,中國人要像去年習慣首爾一樣,去習慣又一個新的韓國地名:世宗。從2012年開始,這個剛剛被命名為世宗的地方將成為韓國新的行政首都。世宗必定將成為韓國在2007年里流行的第一個詞語。 選擇“世宗”是為了紀念韓國歷史上的世宗大王,正是在他的倡導下,王室學術機構的學者創造了韓語字母,開始了韓國文明史上的新階段。而韓國遷都這個在韓文中意為“世界之最”的地方,對于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韓國而言,它會像當年的世宗大王一樣開啟韓國又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嗎? 遷都意在“中部崛起” 盡管近幾年,朝鮮半島始終陰云密布,從而使得安全因素被解釋為韓國遷都的重要原因,但其實背后卻蘊藏著韓國政府重新布局全國經濟版圖的深謀遠慮。 從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韓國戰爭的廢墟上,經過一代人的努力,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里,由世界上最貧窮落后的國家之一,一躍成為世界最發達的11個國家之列,制造了著名的 “漢江奇跡”。但“漢江奇跡”主要集中在首都及其周邊,所以也有學者稱“漢江奇跡”實際上就是“首爾奇跡”。80年代以后,位于朝鮮半島南端、與日本隔海相望的釜山通過發展港口經濟也迅速發展起來,并迅速成為韓國第二大城市。2002年釜山舉辦了第十四屆亞運會,2005年又舉辦了APEC峰會,這樣韓國就形成了首爾和釜山一北一南兩個經濟中心的格局。而與首爾圈和釜山圈的繁榮相比,韓國廣大的中部地區受到冷落,經濟發展始終不見起色,以致釀成地區間的“感情對立”。因此,韓國經濟面臨著嚴峻的“中間塌陷”的問題。 近年來,韓國人口和經濟力量繼續向這兩個城市集中,進一步拉大了地區間的差距。在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集中了全國半數的人口和七成的經濟力量。首爾的“城市病”也日益嚴重:人口密集、地價飛漲、交通擁擠、環境污染,幾乎不堪重負。因此,韓國通過遷都來分散首爾的政治功能以為其減負,并為其他地區施肥,進而緩解地區間和階層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位于韓國中部地區的世宗歷史上曾是朝鮮半島古代百濟國的首都,該地區與京釜線鐵路和京釜高速公路相連,交通十分便利,且能輻射周邊,是實現國家均衡發展和地區融合的好地方,因此即將作為新首都的世宗承載著韓國政府平衡地區發展的厚望。 通過遷都來實現地區經濟發展平衡的例子在國際上可謂屢見不鮮。最近的例子是1997年,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位于西南邊境的阿拉木圖,遷往中部的阿斯塔納,就是為了實現哈國經濟重心的戰略性西移。而最為成功的例子就是巴西。 根據遷都計劃,韓國世宗將從今年7月正式開工建設,國家機關和立法機關在2012年至2014年遷入,遷都計劃中需要從首爾遷至新都的國家機關85個,工作人員2.36萬。到2030年,新行政首都最終建成,形成有50萬人口的新城,所需經費總計接近400億美元。這些數字將直接轉化為韓國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動力。隨著新行政首都地點的確定,世宗的周邊地區已經掀起了投機熱潮,房價也隨之急劇上漲。雖然政府開始對該地區的土地交易采取了限制措施,但是交易量反而呈增長勢頭。這預示著中部地區良好的發展前景。 如果韓國遷都成功實現,數年之后,韓國有可能像巴西一樣實現首爾、世宗、釜山三大城市分別帶動北、中、南三個地區的經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也將使韓國的經濟版圖煥然一新。 遷都背后的政治博弈 然而遷都之路并不平坦,其間頗多周折。在韓國這樣一個國家主導色彩仍然濃厚的國家,遷都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它將改變韓國地區之間的權力關系和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重新分配。因此,從醞釀到正式提出,再到拍板定奪,直至最近命名新都,韓國遷都計劃始終伴隨著國內各個派別和集團激烈的政治角逐,并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韓國的政治生態。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前總統樸正熙懾于冷戰形勢的嚴峻,認為漢城不利于“避戰”,計劃建設新都,但因朝野嚴重分歧而擱淺,樸正熙遇刺身亡后就很快不了了之,后來隨著冷戰的結束,朝鮮半島的局勢也一度緩和下來,遷都計劃也被冷落下來。 2002年,當時的總統候選人盧武鉉舊話重提,將遷都南方作為競選口號之一,博得了中部選民的喝彩,成為幫助他當選總統的有力工具。在野黨大國家黨總統候選人李會昌因反對遷都而敗走麥城。盧武鉉上臺之后,雷厲風行,立即把“首都遷移”作為新政府的工作核心。在他的大力運作下,2003年底,韓國國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新行政首都法案。 但是新都法案在韓國國內很快遭到強烈的反彈。反對派指出,首爾作為歷代首都已有600多年歷史,遷都可能導致韓國“國際認知度”降低,傷及韓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筋骨;而且以39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搬遷50萬人,得不償失;還有一些人認為,遷都要考慮朝鮮半島統一后的情況。而首爾反應尤為強烈,認為遷都不僅達不到地區均衡發展的目標,反而會造成地區間新的矛盾,聲稱誓死反對遷都計劃。不僅如此,反對遷都的政治團體和部分國會反對黨議員向憲法法院提起訴訟,裁定國會通過的新都法案違憲。宣判公布后,韓國陷入一片混亂。韓國最大的在野黨對判決拍手稱快;站在反遷都第一線的首爾市市議會更是對判決贊不絕口。而總統府對此判決感到“震驚”,并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憲法法院的判決對盧武鉉政府積極推進的“遷都”可謂一次當頭棒喝,并一度成為對現政府執政能力的嚴峻考驗。但盧武鉉依然不為所動,在和在野黨就新行政首都的定位達成了妥協之后,盧武鉉一步步繼續實行他的遷都計劃,并在全國范圍內尋求更大的共識,世宗的命名使遷都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既定事實。 韓國在遷都這個重大問題上出現的各種政治力量的博弈,反映了這個國家從權威時代走向民主時代的過程中政治生活的基本特點。而遷都對未來韓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版圖究竟會構成什么重大的影響,仍然需要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