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萬億石油美元流向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7:00 第一財經日報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最初是指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于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后增加的石油收入,在扣除用于發展本國經濟和國內其他支出后的盈余資金。由于目前美元是國際石油市場的主要計價和結算貨幣,2001年以來,在供求關系、地緣政治形勢以及市場投機、自然災害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上漲,這使得產油國再次積累了大量石油美元。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一支令人矚目的巨大力量。

  產生和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美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價格的上漲,而不是產油國給全球經濟注入了更多的石油。因此近年來石油美元規模的膨脹,僅僅意味著產油國從全球產出中分得了更大的一塊

蛋糕,但產油國對做大全球產出幾乎毫無貢獻。

  從20世紀80年代之后,國際油價走上了不斷攀升的軌道,但是全球原油產出也在同步增加嗎?情況并非如此。根據OPEC 2005年的年度統計公告,從1983年開始,OPEC各國降低了石油產量,1987年石油產量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的最低點,大約只有1973年石油產量的50%。1987年以后石油產量每年都在平穩地增加,此后一直保持日產三千萬桶左右的水平。

  盡管OPEC日均石油產量不斷提升,但世界日均石油產量并未超過20世紀70年代的水準。從1999年起,OPEC國家的石油出口收入隨著油價攀升再次呈現強烈的增勢,到2005年,OPEC國家的年石油收入突破了5000億美元。因此,坦率地說,目前國際資本市場上近萬億石油美元的規模,僅僅意味著時隔30年后,石油凈出口國深刻地改變了全球產出的分配格局,它們分到了更大的一塊蛋糕,僅此而已,這塊蛋糕意味著石油凈進口國向出口國的利益轉移。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估計,石油出口國的真實石油收入在2005年就接近8000億美元,大大高于2002年的3300億美元,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1998年至2005年,OPEC國家因油價上漲帶來的額外的石油出口收益超過13000億美元。考慮到OPEC國家的邊際進口傾向僅有40%左右,本國金融系統又欠發達,再加上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美元盈余,國際資本市場上由此增加近萬億美元的資金是完全可能的。

  流向引人注目

  石油出口國對石油美元的使用可以劃分為兩大渠道:經常項目渠道和資本項目渠道。前者是指石油出口國用獲得的出口收入增加進口,支持國內消費和投資;后者是指石油出口國用獲得的出口收入購買外國資產,或者通過中央銀行增持國際儲備的方式實現,或者通過國內的私人投資機構增持外國金融工具的方式實現。

  第一種渠道:產油國進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從經常項目途徑上來看,以OPEC國家為例,以往每一次石油收入的增長必然伴隨著其進口的大幅增長,但1983年開始OPEC國家的邊際進口傾向顯著下降,增長趨勢明顯下降。

  我們傾向于認為,石油美元并沒有像OPEC聲稱的那樣,把石油出口國獲得的石油出口收入大部分都用于商品和服務進口,而是用于投資。根據OPEC的官方統計,2002~2004年間,OPEC的進口值占石油出口收入之比高達近90%,事實上OPEC的進口傾向可能大大低于這個水平。當使用“商品和服務進口增量/石油出口收入增量”指標時,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2002~2005年間,石油出口國僅僅把它們增量石油出口收入中的52%用于增量的商品和服務進口上,遠遠低于第一和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90%左右的比例。另外,IMF還設計了一個石油收入的邊際進口傾向指標,用“凈進口變動(進口-非石油產品出口-投資收益-經常轉移)/石油出口變動”來衡量。結果也發現石油出口國不再像以前那樣把新增石油出口收入很快用于商品和服務進口。

  第二種渠道:產油國對外投資規模猛增。1998年之前,各石油輸出國通過資本項目渠道的大規模投資,主要是在1974~1976年和1979~1981年。當時各石油輸出國對高油價導致的財富猛增缺少準備,它們把大部分石油美元投入了美國國債市場以及屈指可數的幾家國際銀行。這些銀行又把資金借給了拉美國家。最終,拉美國家無力還債,由此造成的債務危機震撼了全球金融體系。

  這一次,石油美元在投資方式上有了重大改變,石油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的投資趨于多樣化,從原來單一的存款于國際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進行再投資轉變為直接投資、組合投資、以外匯儲備的方式持有外匯資產等方式,IMF的相關研究表明,第一和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各石油輸出國主要持有的是儲備資產和國外銀行的存款。從1999年開始,OPEC各國的組合投資的比例上升到了28%,外匯儲備的比例上升到了19%,而投資于國外銀行的資金由1978~1982年的58%下降到了47%。

  石油美元在其投資地區有很大的改變,各產油國紛紛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投資力度,特別是近年來對中國、韓國等國的投資數額逐年上升。1999年第一季度~2005年第一季度OPEC各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投資總額超過8000億美元,其中美國2770億美元,日本1860億美元,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2450億美元,歐盟760億美元。其中中國和亞洲是OPEC國家投資增量最大的地方,OPEC各成員國越來越多地認識到亞太地區在新一輪的世界經濟增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投資于這個新興的領域也將為其帶來豐厚的利益。

  全球失衡重要因素

  從21世紀以來,東亞和中國一直被譴責為是造成國際經濟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全球經濟不平衡的焦點問題集中在美國經常賬戶巨額赤字以及相應的美元再循環問題。

  但是如果加入石油美元的因素,對國際經濟不平衡的思考將完全改觀。我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1、和石油美元相比,東亞美元處于更為弱勢的糟糕地位;2、從2005年第三季度開始,支撐美國國際收支平衡的首要因素是石油美元,東亞美元讓位到第二位。3、石油美元直接導致了美聯儲利率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第一,東亞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失衡和產油國相比僅僅是小巫見大巫而已。以2005年為例,產油國的石油貿易盈余高達3890億美元,相當于中國貿易盈余的3倍!

  石油價格的飆升使得幾乎所有產油國都享有巨額的貿易盈余。根據OPEC提供的數據,從2000年至2005年,OPEC年均盈余超過1100億美元。國際清算銀行2005年第四季度的季報顯示,按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從1998年至2005年,OPEC成員的美元收入估計達到13000億美元,OPEC成員中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僅2005年的出口額達到1650億美元,其中有90%是石油出口收入,而當年的進口額僅僅449億美元。幾乎所有的產油國都在國際收支失衡表上名列前茅。

  從大戰略三角的關系而言,東亞美元也處于更為弱勢的地位,這種弱勢從多方面表現出來:

  1、導致石油美元膨脹的決定性因素是油價上漲,而不是產油國較之30年前為全球經濟注入了更多的石油,因此石油美元僅僅改變了全球產出的分配,并沒有改善全球福利狀況。東亞美元并非如此,如果東亞美元膨脹了,那么東亞國家一定向國際體系注入了更多的質優價廉的商品和服務,大大增進了全球福利,并由此而多掙了一些包含血汗的東亞美元。

  2、石油美元膨脹的同時,是產油國相對低下的進口傾向,意味著產油國每多獲得1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僅僅動用其中的40美分來增加進口,因此石油美元的膨脹直接地體現為國際金融體系增加了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注入;而東亞美元的膨脹,則意味著東亞經濟體每多獲1美元的出口收入,則會動用其中的92美分來增加進口,因此東亞美元的膨脹意味著東亞為全球注入了更多的市場需求。

  3、在油價上漲背景下的東亞美元和石油美元有不同的特性,由于東亞是凈石油進口區域,因此油價上漲意味著東亞一邊向石油出口國支付了更多的美元,另一邊則向美國輸出了更多的美元,而石油美元的膨脹意味著東亞美元的相當部分由于油價上漲轉化為石油美元,進而更大規模的石油美元向美國流動。因此在大三角流動中,東亞美元是唯一的輸家。

  第二,考慮到石油美元已經成為支撐美國國際收支平衡的第一因素,因此東亞美元地位相對下降。近年來石油出口國的經常項目盈余從2002年的938億美元增長到了2005年的3985億美元,對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之比從不足20%增長到近50%。石油美元已經超越東亞美元成為全球經常項目盈余的最大產生地。石油美元的運用不僅影響到這些石油出口國的未來發展,而且影響到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有序調整。

  第三,石油美元大量回流美國,構成了美元再循環的重要渠道,但同時也使得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效果有所弱化。例如2004年6月以來,美聯儲已連續提高聯邦基金利率,但相比之下長期利率仍然沒有顯著提高,甚至還出現長短倒掛現象。石油美元使美國經常賬戶逆差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更易得到彌補,成本更低,反過來又支持了美國和世界經濟的擴張以及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長。根據IMF的估計,以石油美元為主的資本流入,使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壓低了0.75個百分點。如此一來,美聯儲雖然可以提高短期利率,但是中長期利率的水平卻仍然難以有相對充分的調整,因此石油美元和東亞美元構成了穩定美元、維持美國國際收支和現有消費的決定性因素。

  到底是石油美元還是東亞美元在扮演國際經濟不平衡的主角呢?看來似乎都不是,在產油國和東亞過度儲蓄的同時,是美國政府和居民的過度消費,考慮到需求決定供給,因此美國經濟是全球經濟失衡的關鍵。但目前難道存在調整這種失衡的現實途徑嗎?

  俄羅斯:石油盧布夢想

  石油美元的地位從來都不是穩固的,至少目前出現了兩個潛在的挑戰者:歐元和盧布,圍繞在石油資源爭奪戰的背后,更深層次的爭奪則在金融層面。在經歷了以往三次石油危機后,絕大部分發達經濟體的經濟運行能耗大幅降低。因此發達國家承受高油價的能力得以大大提高。高油價背后的真實爭奪,可能是金融戰。

  現在看來,石油歐元是石油美元的強有力挑戰者。2002年以來的石油價格上漲還伴隨了美元的持續階段性貶值,與油價上漲相關的石油美元劇增給石油出口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美元貶值也給石油出口國積累起來的美元資產帶來了重大縮水。于是,OPEC內部出現了原油定價繼續采用美元定價還是轉向歐元定價的爭論。事實上這種爭論在OPEC已經存在了將近40年,并最終導致了OPEC試圖用一籃子貨幣為基準給石油定價。

  為什么產油國需要石油歐元?這是石油出口國的進口和出口結構所決定的。例如,1998~2002年間,OPEC國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國,21.1%出口到了歐盟,其中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伊朗出口到歐盟的比例分別比出口到美國的比例高55、97和36個百分點,而印度尼西亞、科威特、卡塔爾和阿聯酋的石油則主要出口到了日本。與之對應,同期OPEC國家有37.2%的進口來自于歐盟,僅有13.6%的進口來自于美國。既然如此,石油出口國就有更靈活多樣地采取進出口計價貨幣,規避貨幣錯配的經濟沖動。從長期趨勢看,目前全球石油定價和結算中的美元壟斷地位除了對美國有利,對美國以外的各國幾乎都未必有利,這決定了石油出口國集團必然存在采用符合自己利益的國際貨幣定價和結算的基本戰略。

  在談及石油歐元的同時,也許不能不提及石油盧布,俄羅斯在經歷了“休克”療法之后,國家經濟一蹶不振,但在2001年到2004年,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對俄羅斯石油產量和出口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到目前,石油出口對俄羅斯經濟的強勁增長、外匯儲備增長和出口換匯已經有決定性的影響,俄羅斯石油出口收入達到了每年550億美元左右,石油出口凈收入占凈出口的62%。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差不多以50億美元/星期的驚人速度增長。2006年4月,俄外匯儲備達到2655億美元,石油推動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三大外匯儲備國。俄羅斯在利用石油美元方面,一是提前還完了巴黎俱樂部213億美元的債務,二是俄政府把這些外匯收入用于國內的投資,三是建立了總額超過700億美元的經濟穩定基金,以應付有可能發生的石油價格下跌或者經濟波動。俄羅斯作為老牌的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大國,其在石油結算方面是相當獨特的。

  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只是在對美國、中國和日本進行石油貿易時才主要采取美元,但仍然會主動地采取易貨貿易來抵消部分出口收入,而盧布結算在對日和對華石油貿易中,結算量竟然達到8%和13%,盡管許多學者懷疑石油盧布能否崛起,但沒有理由懷疑俄羅斯的戰略努力。

  我們的結論是,石油是資源,而借助資源實現利益則要通過金融手段,石油美元已經處于歷史巔峰,石油歐元的緩慢崛起是不可避免的,而俄羅斯的特殊角色,既給石油歐元以強大支撐,同時也在孕育著石油盧布的夢想。

  中國怎么辦?

  石油美元和中國的關系何在?也許留下了太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一,誰在決定油價?是市場還是美國?考慮到能源期貨交易量大約相當于現貨交易的10~12倍,再考慮到操縱能源期貨交易的大多是美英資本的大機構,因此我們只能認為美國可以操縱的投機性因素,對國際油價有著決定性影響。在亞洲,除新加坡之外,包括東京在內的能源期貨交易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么中國是否需要自身的能源期貨交易,或者至少更有效地參與國際能源期貨交易,去爭奪國際能源的定價權?

  第二,誰從高油價中獲益?仍然是美國,在東亞美元之后,借助高油價迅猛膨脹的石油美元,是維持美國國際收支的關鍵砝碼,其次是石油出口國,它們并未提供比30多年前更多的石油,但卻獲得了更驚人的石油美元,最底層的則是東亞,石油美元中的很大部分,是瓜分了東亞美元的結果。高油價真的損害了美國經濟嗎?中國的國內能源價格到底是飽受指責的太高還是事實上太低了?

  第三,中國怎么辦?根據IMF的測算,1981年~2004年間,石油出口國從中國的進口增加了6.6%,而從美國以及其他發達經濟體的進口則下降;石油出口國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8.5%,而對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的出口則在顯著下降,那么為什么中國和石油出口國之間良好的經貿關系,沒有給中國同步增加能源可持續供應的信心?癥結在哪里?

中國經濟做好了承受持續高油價沖擊的戰略準備了嗎?

  第四,中國毫無疑問地將成為包括石油在內的各種大宗工業原材料的進口國,在美元壟斷國際金融架構的情況下,人民幣可以扮演怎樣的區域角色?至少我們看到,在石油計價和結算領域,歐元和盧布已經躍躍欲試,那么人民幣呢?

  第五,中國是導致國際經濟失衡的原因嗎?或者中國僅僅是在承擔國際經濟失衡的結果?東亞的角色又如何?中國能夠帶領東亞,擺脫美國-石油美元-東亞美元這大三角關系中最弱勢的形象嗎?

  一切懸而未決,而一個大國不應缺乏大的戰略思考。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為:鐘偉、魏偉、謝婷、胡亮)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