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中國溢價是非理性繁榮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1日 17:04 第一財經日報
楊燕青 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尾,全球股市是如此激動人心。遠看,道瓊斯指數突破12500大關;近看,H股突破20000關口,創開市37年來新高,而內地A股市場不僅重啟IPO,漲幅更是冠蓋全球。2006年熱鬧的其實還不止這些,除中國外,“金磚四國”的另三家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同樣被熱浪圍繞。 這是全球范圍內的“非理性繁榮”嗎? 一般而言,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更容易偏好風險,充滿熱情;與市場保持距離的獨立經濟學家更容易看重結構性隱患,從而滋生悲觀主義情懷。而對于我們,在經濟意義上遠離市場卻在職業意義上緊跟市場的獨特屬性,是否能“翻譯”為獨特的視角?如同對市場的觀察一樣,對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也將見仁見智。 一個繁榮的市場上,一定彌散著非理性的因素,尤其是在全球流動性過剩和全球大多數央行“溫和友好”的前提下。不過如果“非理性繁榮”并未完全脫離基本面的“地心引力”,那么,也許還沒到需要悲觀情懷起航的時候。 讓我們簡單梳理“全球失衡”背景下的兩大主角——中國和美國的故事。就美國而言,盡管一些人認為其巨額經常項目逆差和國外資本流入為國內消費提供融資的模式不可持續,硬著陸風險很大,但更多人認為美國面臨的將是一場軟著陸,當然,“著陸”的具體狀況將取決于央行的態度舉措和投資者對風險偏好的微妙把握。盡管市場可能在瞬間的稻草力量下逆轉,但只要全球范圍內有健康的實體經濟資源,一個充滿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市場總能找到再次出發的起點。 再來看看令人眼花繚亂的中國和“中國溢價”。盡管結構性隱患和不良貸款風險從未根本消除,但來自投資者的“非理性熱情”顯然有其理性基礎。對于海外投資者而言,持有“中國概念”成為資產配置的不可或缺;對于內地投資者而言,充裕的資金和良好的預期將是持續的推動力量。而在所有這些背后,正如很多不同研究得出的相同結論所顯示的那樣,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正在增強(表現為資產回報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這將是市場繁榮和“中國溢價”的唯一真實基礎。 作為陪伴你每個工作日的職業財經報人,我們在記錄“中國溢價”跌宕起伏的同時,同樣期待“第一財經溢價”。我們將為你和“第一財經溢價”全力以赴在2007。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