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競爭與資源約束呼喚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09:31 金羊網-新快報

  專家主題論壇:《爭奪鐵礦石話事權》

  沈伯明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貿學院教授

  世界各國平均的進出口依存度約為40%,大國如美國穩定在25%左右,日本穩定在20%左右。而人口最多的中國的進出口依存度高達70%。外貿依存度過高,市場又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香港和日本,這就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的因素,使國際市場、國際經濟貿易波動的風險對我國經濟的負傳遞影響日益增大,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安全產生隱患。

  2006年12月21日晚寶鋼集團宣布,寶鋼已與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就2007年度鐵礦石基準價格達成協議,淡水河谷公司生產的粉礦價格將在2006年的基礎上上漲9.5%。這意味著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上第一次取得首發定價權,這是可喜的。但是,盡管9.5%的增長幅度遠低于2005年的71.5%和2006年的19%的漲價幅度,但卻否定了之前許多業內人士根據市場形勢所作出的上升5%甚至將會降價的預期,這表明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博弈的艱難形勢。

  中國入世已經5年了。5年來中國的經濟貿易取得了令人驚嘆的發展: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兩位數,國家經濟總量從5年前的世界第六位上升為第四位;200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14221億美元,為世界第三位,今年進出口總額預計將超過1.7萬億美元;中國的煤炭、鋼、水泥、通訊設備、發電設備、拖拉機、集裝箱、電視機、空調等170多類產品產量達到世界第一,成為一個制造業大國。隨著中國的全面開放,隨著中國作為經濟和貿易大國的崛起,隨著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的提高,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的市場競爭都將日趨激烈。這種競爭將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激烈展開,而且競爭的方式日益多樣化。最近幾年其他國家對中國產品設置的種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濫用

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為由實施的歧視,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出口技術產品和拒絕中國企業在海外兼并收購,以及在人民幣的
匯率
問題上向中國施壓等等都是競爭激化的表現,也是有關國家和企業聯合以維持競爭優勢的表現。最近幾年國際鐵礦石價格的談判中,盡管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卻一直沒有取得話語權,中國鋼鐵企業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大幅度漲價的結果,這是新的貿易摩擦形式,也是各國之間經濟博弈的新形式。2005年和2006年的兩次提價就使中國的鋼鐵企業額外支付了70多億美元的賬單,使中國再一次領教了國際市場的嚴酷。

  世界資源商品市場的角逐最近的表現就是資源商品價格的飆升和動蕩,包括能源類如石油,工業原材料類如鐵礦石等,用作工業原材料類的農產品如棉花等。這一輪全球資源性商品價格上漲對中國維持一個制造業大國的地位是弊大于利。我們曾經迷戀于中國的地大物博,然而今天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資源并不豐裕,尤其是按人均而言,可以說是相當匱乏。如人均淡水資源量為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只有1.4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石油天然氣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8%。以鐵礦石資源為例,中國鐵礦石資源量已不足500億噸,居世界第五位,而中國鐵礦97%以上是低品位的貧礦,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鋼鐵工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因此,中國鋼鐵企業要擺脫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實屬不易。除了以前的石油和這次的鐵礦石價格,接著還可能出現銅礦石、錳礦石、金剛石、鉑等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暴漲的風險。事實上,凡過于依賴國際市場的商品,不論是從出口還是進口角度而言,都必有風險,這是

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一個軟肋。

  面對激烈的競爭態勢和資源約束,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和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就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而言,其主要內涵就在于要將貿易的增長從主要通過出口產品數量的擴張,主要依賴增加密集使用傳統資源和價格低廉的勞動力、技術含量、質量和檔次都比較低下的產品的出口的粗放型方式轉變為以出口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不斷提高為基礎,以追求出口產品更高的技術含量和更高的附加值來實現貿易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的集約型方式。事實上資源的約束使我國難以繼續承載依靠高投入、資源與能源的高消耗拉動的追求規模擴張的對外貿易增長方式。但這20多年來我國經濟和外貿的高速擴張,均是以物質資源的巨大消耗和環境的惡化為代價,并導致我國成為初級產品的凈進口大國,如石油進口已接近消費的一半。當然,從要素稟賦角度來看,我國是資源和高新技術短缺的國家,增加進口資源和高新技術,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但是盡管進出口貿易的結構在不斷優化,中國對外貿易依然存在結構性風險。從商品結構上來看,我們生產并出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高能耗、高物耗、低附加值產品,其價格需求彈性小,使中國面臨出口低價競爭和進口國的貿易保護風險,而進口大量能源、資源類產品以及關鍵設備和技術,其價格供給彈性低,使我國面臨供應中斷或價格暴漲的風險,還面臨出口方聯盟和制裁等風險。

  此外,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過高,存在潛在的經濟安全風險。世界各國平均的進出口依存度約為40%,大國如美國穩定在25%左右,日本穩定在20%左右。而人口最多的中國的進出口依存度高達70%。外貿依存度過高,市場又主要集中在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地區和日本,這就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的因素,使國際市場、國際經濟貿易波動的風險對我國經濟的負傳遞影響日益增大,從而使我國的經濟安全產生隱患,這不是杞人憂天。維護產業安全和國家的經濟安全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務。

  因此企業應當有長遠的全球戰略,必須增加科技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和自有品牌產品的出口。政府應從宏觀上控制經濟過熱,抑制資源性、高能耗、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盡快統一企業所得稅,讓中資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公平競爭,并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使有能力的中資企業加快“走出去”,對戰略性資源作全球性布局。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現“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把好放在第一位,提出要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這是促進經濟和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和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的非常正確的導向,現在的關鍵是落實。

  (金陵/編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