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蕭劍:個體戶難保經濟會出大問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07:43 每日經濟新聞

  蕭劍

  中國個體工商戶從1978年起步,到1999年左右到達高峰,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表明,1999年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而到了2004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350萬戶,6年間凈“縮水”81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35萬戶。

  對這個現象有兩種基本解釋,一是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的解釋,他認為個體工商戶的衰落很大程度上緣于創業環境不理想:登記審批制度繁瑣;融資難成為“瓶頸”;1/3的稅,2/3的費,創業“油水”幾被榨干;城市現代化與創業之爭,片面的城市建設讓創業者無處創業。

  最近冒出另一種并不新鮮的解釋。經濟學博士胡添翼在其個體戶減少的另類解讀》一文中認為,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短缺經濟到后來的市場競爭,微利時代的到來最終促成個體經營戶的減少;早期的個體經營戶完成資本積累之后,向私營企業轉型。理由是國家工商局統計數字表明,2005年年底,全國登記的私營企業為430萬戶,從業人員4681萬人,比1999年分別增加282萬戶和2781萬人。

  但這樣的“另類解讀”明顯不符合事實。個體戶和私營經濟并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關系。鄉村經濟的迅速衰敗使貧困農民像潮水般涌入城市,他們除了打工外就是通過個體經濟維持一種簡單的生存型創業;個體工商戶中固然有一部分幸運者可以順利向私營中小企業轉型,但絕大部分仍必須在個體經濟的道路上艱難謀生。因此,在中國迅猛到來的城市化進程中,應然狀態是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數量都不斷遞增。另一方面,有一些行業天生就應是個體工商戶的天堂,比如人力三輪車、摩的、

出租車等。但在一些行業中,權力壟斷利益超越了民生困境,出租車個體工商戶被“消滅”;另一些地方,官員的面子和專橫武斷的思維把人力三輪車、摩的、流動攤販統統趕出了城市。

  改革開放初期,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街頭小商販的崛起,那時全國各地都大張旗鼓地鼓勵小商販。但是1998年后,全國各地紛紛成立“城管”,清理整頓各種街頭攤販。而其效應,1999年開始顯現。這才是個體工商戶迅速減少的根源!

  只顧城市面子而不顧民生的大量政策出臺,往往使個體工商戶遭遇全行業的滅頂之災。比如從2007年1月起,廣州市全面禁止

摩托車上路,50萬輛摩托車從廣州消失,將直接導致十萬靠摩托車拉客謀生的人失業,此外還有大量摩托車修理人員、摩托車配件供應從業人員的失業。按廣州人口一千萬左右計,假定其中一半左右是適齡勞動人口,十萬人的失業意味著一聲令下實際失業率陡增2%。

  因此,個體戶的衰落并不像胡添翼博士所說的“與

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與內在要求一脈相承,并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成就和技術變遷績效”。相反,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正在背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草根創業”精神。

  今日中國,正處在現代化、城市化的關鍵路口,大量社會矛盾向城市轉移、在城市顯現。唯有高舉“民生第一”的旗幟,鼓勵和開放個體經濟,才能求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才能求得城市的安定與和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