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陳隨有:大戶型開征保有稅于法于理說得通嗎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陳隨有 據報道,目前涉及到“保有稅”征收方式以及面積界定等問題,已經被建設部、財政部及稅務總局提上了議事日程,可能在明年4月以后出臺,征收范圍可能為120平方米以上房產。征稅目的是為了“鼓勵、引導自住型需求,限制投資性需求,抑制投機性需求,加大中小戶型房屋的供應量。 此消息一出,坊間一片嘩然,質疑之聲不絕于耳。如果針對“保有稅”的征收明年4月以后就出臺,不僅是唐突的,也是荒謬的。 首先 ,征稅的法律依據是什么?稅收法定主義是現代法治國家普遍適用的稅收基本原則,所有稅收活動都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進行。根據這一原則,稅的開征或稅種的設置必須由明確的法律規定,每開征一種稅都應當制定相應的稅種法,如果沒有法律依據,國家就不能征稅,人民也不得被要求納稅。住房“保有稅”作為一種新稅種,其法律依據是什么?有關部門未加以說明,說開征就開征,不符合現代稅收設定的基本程序。 其次,涉嫌重復征稅。在我國房價構成中,各種稅負的比重在35%-40%左右,稅負相對是比較重的,如果加上各種收費負擔就更重了。購房人在買房的時候,已經繳納了全部稅費,履行了作為納稅人的全部義務。如果出臺新的稅種,應針對以后的房產征收“保有稅”,而不是針對過去已經繳納過全部稅收的房產,否則,就有重復征稅之嫌。 而且,即便開征“保有稅”,也不應該孤立進行。2003年,中共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開征物業稅等保有環節的稅,必須以“相應取消有關收費”作為前提。在相關收費不取消的情況下,直接就開征“保有稅”,等于單方面增加公眾的負擔,與中央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開征物業稅的基本原則相背離。 其三,120平方米作為征稅依據于理不通。120平方米的住房,除了分攤的面積,也不過100平方米左右,從絕對面積上看,很難說得上是大戶型。而且,一個兩代甚至三代人居住在一起的家庭,120平方米,平均下來并不寬裕。而一個單身,購買一處119平方米的房子自住,也顯得非常寬敞,反倒不用納稅,從常理上來看也是說不通的。退一步說,即使開征“保有稅”,也應該以人均面積來算。而且,一個家庭倘若在市內買房,可能連80平方米都買不起,如果他們被迫到市郊買房,可以購買130平方米的房子,但是,由于遠離市中心,其居住成本相對比較高,現在再讓其繳納“保有稅”,無疑將進一步增加其負擔。這些問題如何解決,至少要經過研究和聽證,不能說開征就開征。 第四,小戶型供應不足,有關部門難辭其咎。最近幾年,商品房面積越來越大,一些經濟適用房面積甚至都達到了200平方米以上。這種狀況即便在“十五條”細則公布后,也沒有大的改善。細則規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但是,根據建設部今年4月的調研,中國16個城市住宅平均套型面積超過120平方米,而北京待售住宅的平均套型面積已達143.9平方米。 顯然,正是有關部門對調控政策的執行不力乃至不作為,導致市場上小戶型住房供應嚴重不足,許多人不得不去購買大戶型住房。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不僅不承擔責任,反而向公眾開征“保有稅”,等于自己有錯而問責民眾,由民眾來承擔相關成本,這顯然有失公允。 應該認識到,近年來,我國稅收呈持續大幅度上升趨勢。2003年,GDP增長8.5%,全國稅收收入增長了20.3%;2004年,GDP增長9.5%,全國稅收收入增長25.7%;2005年,GDP增長9.9%,全國稅收收入增長20%。如果再考慮到各種收費,企業和公眾的負擔一直在快速增加,因而,在福布斯2005年全球稅收負擔排行榜上,中國僅次于法國位居第二,而法國民眾在承擔高稅負的同時,也分享高福利和優質的公共服務、公共產品。 稅收的過快增長,成為抑制國民消費能力的一大因素。從這個角度來看,在不取消“有關收費”的情況下,直接就對大戶型開征“保有稅”,不僅荒謬而且有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