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壟斷并非堅不可摧 反壟斷首先要反官商勾結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08:38 燕趙都市報
如果制度不想對壟斷者姑息遷就,則在熾熱的民意之下,再堅固再冰冷的壟斷之冰也不難溶化。所以,要“反壟斷”,首先要反官商勾結,反制度的選擇性失靈 郭之純 要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發展健康的市場經濟,官商利益一體化的局面必須要打破。只有如此,公眾的“討公平”才不會落空,民意才能保持足夠的地位和尊嚴,進而其應有的監督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又到年終歲尾,盤點2006年的關鍵詞,“反壟斷”分外引人注目。一年來,憑借壟斷地位賺取高額利潤的壟斷利益集團成為社會輿論的眾矢之的,以“反壟斷”為核心的公共利益事件接連上演。新華社12月17日“新華視點”總結為:“2006年百姓向壟斷利益集團討公平”。 然而,縱覽一年來的“討公平”過程,可知當前情勢還很不樂觀。比如輿論對壟斷行業高福利的聲討,雖然使少數行業作出了“減薪”、“降福利”的承諾或姿態,但大量壟斷行業依然我行我素。再比如與走過場且“聽漲不聽跌”的價格聽證進行博弈,也并未真正撼動多少漲價企圖,一年來,從水、油、電、氣到郵政資費,漲價消息連連,郵政資費上漲時連聽證的樣子也懶得做。還有,起訴違法行政的效果也不甚理想:狀告鐵道部春運漲價程序違法的官司又一次敗訴了;儲戶起訴銀行“大月31日存款不計息”的官司也敗訴了……最新消息則是:北京市發改委近日發出通知,天然氣價格近期上漲并擬實行“價格聯動機制”———這個“機制”說白了就是隨行就市,一旦正式實施,也就意味著今后3年里民用天然氣價格可以隨時上漲而不必再聽證(《市場報》12月18日)———對于正在不懈努力要向壟斷行業“討公平”的公眾來說,這顯然近乎一種嘲諷。 其實,人們之所以對壟斷行業不愿意容忍,對漲價等“錙銖必較”,往往并不是因為自己的損失大到難以承受的程度。比如大多數人現在已經很少通過郵局寄信了,但對郵政資費上漲問題許多人仍然很敏感很關注;再比如北京天然氣此次準備進行的漲價,據估算每戶月均增加支出只有2.7元,但人們對此仍然普遍感到難以接受。之所以如此,既是源于權利意識的增強,也是源于對良性社會秩序的追求。 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意識到,只有在公平的基礎上,社會才能健康發展;只有當利益不被輕易侵占,社會各階層之間才能充滿尊重;只有互相尊重的社會才是真正和諧的社會。因此,人們之所以屢屢“勞而無功”卻仍然非常執著“叫板”壟斷利益集團,與其說是利益之爭,毋寧說是尊嚴之爭———百姓向壟斷利益集團討公平,就是討要民意的尊嚴,討要民主和監督的權力。然而從整個過程來看,在這場為期已經不算太短的“討公平”風潮中,民意的尊嚴迄今仍然被肆無忌憚地“忽悠”、忽略乃至羞辱。 在筆者看來,公平之所以難討,壟斷之所以難破,尊嚴之所以難尋,利益之所以難均衡,最為重要的原因其實在于某些制度對壟斷者的選擇性失靈,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官商勾結,而不是因為壟斷本身有著多么堅不可摧的力量。如果制度不想對壟斷者姑息遷就,則在熾熱的民意之下,再堅固再冰冷的壟斷之冰也不難溶化。所以,要“反壟斷”,首先要反官商勾結,反制度的選擇性失靈。 不妨回想一下:在當前,對公眾利益威脅最大剝奪最為厲害的行業中,有些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壟斷行業,比如當前的房地產業和醫藥業,雖然不是壟斷行業卻比壟斷的“刀”更快且下手更狠,究其原因,就在于這兩個行業背后有著無數的權力魅影,許多權力階層可以從兩個行業的暴利中分肥。所以,當前真正的問題或許暫時并不在壟斷程度有多深,而在于制度對某一行業的遷就有多大,官商利益一體化的勾結有多嚴重。 要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發展健康的市場經濟,官商利益一體化的局面必須要打破。只有如此,公眾的“討公平”才不會落空,民意才能保持足夠的地位和尊嚴,進而其應有的監督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只有到那時,改革也好,發展也罷,才能真正走上一個健康理性的軌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