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國際貿易摩擦頻發考驗中國智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23:28 新華網
從10月7日起,歐盟正式對中國皮鞋及童鞋征收為期兩年的16.5%反傾銷稅。此前,歐盟已于今年4月起對我國部分皮鞋征收為期半年的臨時性反傾銷稅。對此,溫州制鞋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在歐盟反傾銷中走上了追求質量效益型的轉型之路。 據溫州海關統計,2006年1至10月,溫州市鞋類總出口17.04億美元,比2005年同比增長30.11%,出口值超過2005年全年的15.84億美元。專家指出,目前溫州鞋出口增長并呈“質優價升”的態勢主要獲益于溫州眾多制鞋企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自主研發品牌的同時,以科技和質量取勝,并通過外銷多元化策略努力開拓美國、俄羅斯、日本等新市場。 新華網南寧12月16日電(記者 李嘉、車曉蕙、肖林) 當中國紡織業、鞋業在貿易摩擦的重壓下尋找出路之時,鋼鐵業、機電業又聽到海外市場傳來的反傾銷警鐘……國際貿易摩擦頻發考驗著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智慧。 目前,中國已經連續11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商務部的最新統計顯示,2006年前三季度,共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和特保調查約70起,案件數量為歷年同期之最。 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理事李欣廣說:“中國已經成全球貿易摩擦重災區的現實,無疑是對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型之路的嚴峻挑戰。” 3年前,有專家認為,中國將進入至少長達20年的國際經濟摩擦期。而在2006年,由于多哈回合談判中止,多邊貿易體制受挫,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嚴峻,摩擦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其他產品延伸,從反傾銷向多種貿易保護手段擴展,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 從彩電、鞋、草莓再到汽車零配件,發達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頻頻揮舞反傾銷“大棒”,試圖遏制“中國制造”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歐盟今后兩年內將對中國皮鞋征收高達16﹒5%的反傾銷稅,這使鞋類產品交易明顯受到影響。 法國采購商 Groupe Royer公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對中國皮鞋的采購額減少85%,轉而向泰國、馬來西亞采購。 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壁壘對中國的壓力不遜色于歐美國家的壓力。作為全球使用反傾銷措施頻繁的國家之一,印度對中國出口產品不斷進行反傾銷調查。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今年印度政府對中國反傾銷立案調查7起,主要涉案產品為化工產品和塑料制品、車輛零部件和可刻錄光盤等。 發展中國家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如同觸動“多米諾骨牌”,一旦中國某個出口產品在某個國家遭到抵制,很快就會出現連鎖反應。據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呂博介紹,2006年,厄瓜多爾、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土耳其先后對中國紡織品提起特保和反傾銷調查。 面對頻發的國際貿易爭端,中國企業更多地采取理性和務實態度,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出口環境的能力不斷增強。2006年,不少企業高舉“應訴”大旗“防守反擊”:歐盟2月份對中國產皮鞋發起反傾銷調查后,200多家企業加入“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著手應訴。盡管“鞋案”在重重壓力下,中國企業被裁以較高的反傾銷稅,但終裁稅率卻由初裁的19.4%下降到16.5%,反傾銷實施措施也由一般5年降低為2年。 通過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境外資源合作開發等手段有效規避貿易摩擦,已成為一些強勢企業的“選項”。12月6日,中國投資捷克的第一個大型工業項目,總投資將超過1億美元的長虹捷克家電生產基地開始試生產。業內人士認為,長虹通過海外設廠化解貿易摩擦,體現了“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意義。 建立預警機制、協調機制和救濟機制,是提高貿易爭端勝算的“妙招”,但要做到標本兼治,則需要促進我國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享有“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之稱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經歷50年的歷程后邁入新的轉折期,從第101屆開始將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這意味著“廣交會”將從單一出口交易平臺轉變為進口和出口雙向交易平臺,顯示出我國在外貿模式上的一個重大戰略性調整。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專家李文鋒、鄭樂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和貿易規模的擴大,將對世界經濟和貿易格局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國貿易摩擦高發的根本性因素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必須有長期面對的準備。“我們的基本原則應是理性分析、平常心對待,標本兼治、全方位應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