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麗
她是中國乳業第一家突破100億元大關的企業,連續三年成為行業領跑者,實現穩健成長;十幾年來她累計納稅近50億元,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財富和力量;在她的帶動下,500萬奶農脫貧致富;她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唯一乳制品贊助商……
她就是來自內蒙的伊利集團。
多年來,伊利集團一直堅持“社會與環境價值大于商業利潤,安全與健康大于物質財富”的觀念。“和諧社會呼喚企業公民,而伊利就是要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態。他認為,對于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兌現“優秀公民”的承諾。
做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
“一個企業,在注重自身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也應注重企業外部的生存環境,積極為社會承擔責任。”這是潘剛對于優秀企業公民的思考。
在伊利而言,積極為社會承擔責任首先就要立足未來,追求可持續發展。潘剛認為,一個企業公民真正要承擔社會責任,應該把它當作企業的戰略,需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每年有一個具體的預算,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要長期堅持做,而不是一個有期限的、短暫的行為。
據伊利今年年報顯示,伊利今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為124.81億元,實現利稅11.04億元,繼續領跑中國乳業。對此,潘剛表示,伊利不會一味追求高速度,不會采取對環境、對行業破壞極大的掠奪式發展策略。相反,伊利將自己定位為長跑選手,要做一個基業長青的企業。
伊利的目標不僅僅是領先者,更是行業領導者。作為中國乳業的龍頭企業,伊利涉及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行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涉及方方面面。在其身后,不僅有數千業內同行,還有數萬員工,更有成千上萬的奶農和消費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行業地位的理解顯得至關重要。
一個真正有前途的企業需要與社會的完美融合,真正為社會回報更多才能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與動力。而對于乳品行業來說,要營造健康、和諧的乳品企業圈,首先有賴于行業領頭企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行業領袖樹立正確的企業發展以及社會責任價值觀,整個乳品行業才能朝有序、健康的方向發展。
“行業領導者就是常青樹,是能夠長期、穩健成長的企業;行業領導者就是風向標,是能夠帶領整個行業朝正確方向前進的企業;行業領導者對社會要有綠葉對根的情意,是能為社會承擔責任并為國家創造財富的企業。”潘剛如此闡述伊利對自身的理解。
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企業,社會公益在所難免。伊利對于社會公益自有一番理解:捐贈不等于社會責任,社會公益不能用來做商業營銷。潘剛認為,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談社會責任,這是一件好事。但是,搞一兩次捐贈并不就是承擔社會責任。
對此,伊利倡導的理念是:要捐助,更要幫助。潘剛舉了一個案例。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伊利不僅要出資解決奶農們的實際生產生活,更以實際投入和實際行動幫助奶農提高技能,帶領他們走上致富的道路。
此外,伊利更強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應該凈化動機,不能在公益的瓶子里裝著營銷的酒,利用人們的善良愿望去給自己賺錢。“假如說在公益事業上只花了一塊錢,卻花一百塊錢去大肆炒作,真實目的卻是為了賺一千塊錢,這樣的行為是很難和責任、公益、慈善這些詞語匹配的。”潘剛評價說。
實踐“公民承諾”
在潘剛的理解中,一個優秀的企業公民包括善待環境和資源、善待合作伙伴、善待整個社會等六大體系。他認為,伊利正在從實踐中兌現這幾方面的承諾。
作為食品企業的伊利,其發展與環境和資源密切相關。據了解,伊利在廠房和設備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環保的各項要求,并通過了ISO14000認證。在此,潘剛列舉了伊利金川液態奶工廠的例子。經該廠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的廢水,為下游烏素圖溝兩岸數千畝的農田提供了約300萬噸的灌溉水源,生物降解池中的活性淤泥等經處理后,為呼和浩特市北部山區的荒山綠化提供了4000余噸的優質有機肥,取得了明顯的環境效益。
不僅如此,伊利的快速發展,還從根本上改變了內蒙古畜牧業整體面貌,加快了地區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養殖業和飼草業的發展,并與國家的退耕還草工程、禁牧工程結合起來,改善生態環境。伊利方面算過一筆帳:一畝耕地,種植小麥,年收入不過300元錢,種植青貯玉米,年收入400元,種植紫花苜蓿,年收益超過800元。在奶牛產業帶動下,僅在呼和浩特市,優質紫花苜蓿種植面積就達200萬畝,每年為農戶增加收入16億元。呼市地區的奶牛養殖量接近60萬頭。如此龐大的奶牛基數迅速拉動了當地飼草業的發展,目前,呼市地區飼料供應實現了“一頭奶牛,兩畝苜蓿,兩畝青貯玉米”的最佳比例。
對原材料以牛奶為主的伊利而言,與奶農的關系自然密不可分。“魚水情深,相輔相成。”潘剛如此形容伊利與奶農的關系。有數據顯示,伊利帶動了數百萬農戶從事奶牛養殖,惠及農民近500萬人。在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中,為了解決農民養牛資金困難的問題,伊利為養奶牛戶累計發放奶款150多億元,以滾動的方式累計向農戶發放購牛款近20億元。為確保乳品行業的健康發展,伊利一次性投入2000多萬元,用于防疫工作補貼和疫病防治。此外,伊利還設立2000多萬元的風險基金,補償奶農在養牛過程中的意外損失,從而解除奶農的后顧之憂。
不僅僅是環境和奶農,伊利還通過積極納稅,為社會承擔責任。十多年來,伊利納稅總額接近50億,僅2005年就納稅9億元。在員工方面,伊利為其員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福利待遇。目前,各種形式的福利項目已達40項,其中法定福利項目占15%,伊利自定福利項目達85%。伊利還在2005年當選中國“最佳雇主”。
“成功企業的經驗證明了伊利的方向是對的。我們更加相信,為社會負責,做優秀企業公民,才是一條真正的基業長青之路。”潘剛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