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中國創造:照亮全球價值鏈再分配“新長征”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20:00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張勇 2006年初冬,北京,一間現代西方裝飾風格濃厚的會議室中,這群人中沒有誰在談藝術,盡管他們的絕大多數都畢業于藝術院系,從事的也是普通人眼中的藝術工作。 室外寒風凜冽,室內如火如荼。“中國創造”是溫暖這間屋子的熊熊篝火,工業設計便是點燃這堆篝火的火炬。 “工業設計不只是藝術,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背后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特征和生活在這個國家中的人的精神狀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嚴揚坦言。 工業設計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折點上,正在發揮重要的推動力量。 連續多年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中名列榜首的芬蘭,有全球最好的福利體系和最高的自殺率。在一本名為《創意新貴》的書中,芬蘭人說:創意工作是如此容易讓人廢寢忘食,乃至無法建立人際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國家對教育和研發的高投入之下,芬蘭擁有發達的設計和創新資源。諾基亞便盡享此中紅利,成為世界巨頭。 在美國,設計思想與商業運營的結合無疑最為緊密。來自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都會以最快速度應用于創新設計,而創新的思維方式也被應用于商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在美國,“設計”擁有最為廣闊的用武之地,美國設計師常說的一句話是:Business is about innovation(商業就是創新)。無論耐克還是apple,成功核心無不歸于天馬行空而又簡易實用的產品設計和品牌理念。 而如日本、韓國這樣的后發國家,索尼、三星之所以能成為這個國家的商業領袖,在世界偉大公司中占據一席之地,全球化而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創新設計功不可沒。 在國際設計大賽的名單中,十年前我們看到最多的亞洲名字是索尼,五年前三星則是常客,現在亞洲企業的代表正在變成明基,應該可以想象,下一個優勝者,可以堅信是在中國大陸產生,聯想、TCL還是某個大寫之“X”?答案無窮盡。 創造國際品牌是中國公司的夢想,在通往中國創造的路途上,中國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坐標。中國創造是中國品牌的創造,更是國際化的創造。 在中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由紙面落向實處的當下,政府、行會、企業、學界借21世紀經濟年會機會,共同探討中國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之路,并期盼這一新興產業真正成為“中國創造”騰飛的強勁助推力。 設計離不開創新靈魂 人們第一眼只能看到產品的設計,而出眾設計背后,要有一個體系支撐,也必然有一個靈魂:一個國家熱愛創新的靈魂,和浸入血液中的追求卓越的基因。 潔白的ipod,令全球各種膚色、年齡、階層的人們愛不釋手,乃至一則外電聲稱,美國已經將ipod列為對某些國家出口產品的禁運名單中,以此來讓該國政府高層做出缺乏創意的決策。 ipod只是apple公司的一款產品系列,而能夠生產出這類產品絕不是偶然。如果沒有apple公司的嚴密創新體系和創新文化氛圍,沒有美國創意與商業結合完美的創新產業,沒有斯蒂夫喬布斯這類將“創新才是一切”作為公司乃至人生哲學的領袖,誰知道ipod什么時候才出現? 在這次論壇上,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秘書長黃武秀指出,21世紀是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個世紀,中國作為大國正在努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新世紀和新形勢給工業設計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今年三月,全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通過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努力發展專業化設計,工業設計在自主創新中的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人的所認知。 前摩托羅拉亞太區設計總監邱豐順先生曾經在多家全球企業設計研發部門供職,也曾見證了臺灣工業設計的起飛過程,他同樣表示了對中國設計的信心,“我覺得中國的設計部分毋庸置疑會走向設計創新這條路,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工業設計可以使技術創新與產品研發緊密結合,可以使企業的營銷行為更有調整、層次感,從而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因此,工業設計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創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蔡軍教授則希望,工業設計在推動“中國創造”的時候不要搞成曇花一現,不能在一時炒作或者渲染中迷失了方向,要把更多的工夫放到追蹤中國創意產業的過程。 “發展工業設計并不僅僅是設計業和制造業的事,也是銷售商、投資商、傳媒界、科學家的共同工業,只有喚得更多的企業家、媒體共同合作,對構建和諧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黃武秀對未來給予信心和希望。 中國設計的“青春癥” 當創新變為一種哲學時,最需要的就是落地,落到堅實的經濟基礎之上。商業本應是“中國創造”的題中之義,而非諱言元素。 天馬行空的創意與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兩者結合才會成就工業設計產業。可是,藝術家的無限想象,金錢刺激帶來的瘋狂,對創新文化的片面理解,都令這個行業彌漫著“青春期”的沖動和生澀。 對這一產業存在的問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教授嚴揚看到的主要有兩點:設計企業惡性競爭與知識產權保護不足。 在深圳,一種現象就是“工業設計地攤化”,許多設計公司聚在一個街區,各個公司人員也不少,他們從事的只是賣圖紙。設計的圖紙明碼標價,企業像在一個大超市里選購,不同公司為了賣出更多圖紙,就競相壓價。“我不能完全否定這樣的盈利模式,但是這一定不符合工業設計的精神與原則。”嚴揚在接受本報專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工業設計與企業產品開發的關系應當像醫生和病人一樣,設計師要進入產品開發內部,了解企業需要,對癥下藥。而“超市模式”就如同藥房里的“OTC”(非處方藥)柜臺,只能針對一些常見問題給出解決方案,對于創新產品則無能為力。 不得不承認國內企業跟國外成功企業之間在對工業設計認識上的不同,也不得不正視現有水平跟國外成功設計之間的差距。 現為洛可可工業設計公司總監的賈偉,在聯想公司有六年工作經驗,對于中國制造中的設計作用和地位有切身的體驗。他反而認為,低價格正是中國設計的現階段特點和優勢,也是“中國創造”起步的有利條件。 日前,該公司正式接下了諾基亞的大單。“這便是我們這個市場的機會。市場非常非常大,發展非常有空間,不要覺得設計價格低是不該說的事情。中國制造為什么能夠起來是因為價格,中國的設計為什么能夠起來也會因為我們的價格優勢,至少在初期階段必然如此。” 但低價格不應當是劣品質的代名詞,賈偉認為“只有把設計的品質提高了,才有真正空間。我們跟諾基亞合作,諾基亞未來幾年可能把所有的研發轉向其他設計公司,但他們對品質的把關非常嚴格。”他透露下一步也要做品牌。 當然,之所以低價競爭,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談創新,就要有機制,創新不是貢獻,你不能讓創新者變成鋪路石。誰創新誰倒霉,那你社會創新不了,創新的人也不能夠獲得成功,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就是這樣一個機制問題。雖然是很難管,但是再往下發展確實是不行的,這樣真正阻礙了中國自己創新能力的一種培育。”嚴揚說。 賈偉覺得,現在在國內做產品最不容易的就是自身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而客戶也擔心他們在知識產權上出漏洞。 他接觸的很多的國際公司,包括諾基亞、柯達、三洋,對中國企業最大的懷疑不是設計,是非常懷疑你的知識產權問題。“我們在跟芬蘭諾基亞簽協議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他們跟我們簽知識產權這部分的協議要約比歐洲要嚴密得多。我覺得這反映一個現象,中國知識產權的道路走得不順暢。” 他一直在給海外客戶許諾,我們最害怕的就是抄襲別人,我們最多的是借鑒,我們不會抄襲。“借鑒是一個過程,韓國的設計,日本的設計都要走這條路,但是什么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怎么實施應用,我覺得這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情,不要讓我們成為知識產權的危機國。” 設計復興“中國創造” 大國的崛起和復興,離不開民族意識的認同和覺醒,更表現在該種民族元素對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影響和改變。 華夏大地5000年的歷史,發明從來就不缺乏。創新只是暫時潛藏在民族血液中,現在,世界已經隱約看見,這種基因在最新20余年開始醒來的巨人身上散發出來。 “中國將成為全球熱門產品設計中心”,戴維·洛克斯在游歷了中國北京、上海、深圳乃至長沙的諸多設計公司和中國企業后,在《商業周刊》的封面文章中這樣宣布,該期封面的主題叫做“中國設計”。 華旗資訊工業設計部工業設計總監許洪灝見證了公司在工業設計方面做出的探索:從最初的兩個設計師加一個造型師的設計小組,到現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設計團隊的聯動。他認為人才培養和理念建設也非常重要。 在與國外設計公司打交道的過程中,許洪灝感覺到,為了適應迅速變化的中國市場,中國的設計師講究效率,把設計作為創造最大利潤的工具,更多的是為市場做設計。而國外比較成熟的國家,英國、德國、日本等是在為消費者做設計。另外,國外設計公司的流程更完善,服務更全面,經驗更豐富,設計前期的調查研究也做得更加細致。 一些中國的小公司也開始嘗到設計的甜頭。戴維·洛克斯就提到過廣州的索雷爾公司,一家鮮為人知的企業,自1994年以來一直出口寵物玩具。現在該公司每個月至少推出5款新產品,銷售利潤率達到10%,產品經常出現在美國的Target和沃爾瑪等連鎖商家,而他們加工外國設計的產品利潤率只有2%-4%。 中國設計業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倫敦和洛杉磯很多設計師的擔心:他們的工作會流失到中國和印度的低成本設計師手中。日本人和韓國人現在已經摸透了美國市場,他們的汽車設計走紅全球。許多中國設計師已經開始在海外工作。一旦這些人在米蘭、東京或者紐約待上幾年,打磨好技巧后回到中國,無疑將幫助中國把設計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湖南大學設計學院院長何人可說:“傳統上,中國很擅長設計。現在我們需要復興。”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則說:“中國與西方在技術和技巧方面的差別不是很大。問題在于創新。” “中國設計”會是中國市場和公司實現“中國創造”的突破口么? 無人保證。但嚴揚教授告訴我們,現在去學院招聘的企業,一流中國公司越來越多,而自己的學生,許多經歷過頂尖國際設計學院教育后,開始東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