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事關兩國民生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11:39 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木喬 中美首次戰略經濟對話,今天開始在北京舉行了。外界普遍注意到,這是中美現有磋商機制中級別最高的對話,也是迄今規格最高的中美經濟主管官員交流活動,雙方能否通過對話加強經貿合作,顯然為全球所矚目。 短短兩天對話,涉及經貿諸多領域,我們期望雙方能達成更多共識。而中美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重要國家,尤其需要有長遠眼光,充分考慮兩國民生和持續發展,做出兼顧各方利益的戰略選擇,尤其是不要將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演變成美國對華“大棒政策”新的試驗場。 從目前披露的情況看,美方的關注重點比較明確,但也相當敏感。保爾森來華前提出,他和同事將與中方討論三方面問題:避免出現巨大貿易不平衡;繼續在貿易、投資領域開放市場;提高能源安全和改善環境。在中美經貿關系中,這些并不是什么新話題,但如果放在雙方首次戰略經濟對話中進行重點探討,其意義和影響就很不一樣。 中美貿易平衡問題爭論多年,看似是中國進口增長遠低于出口增長所致,實則為中美兩國互補性經濟結構的必然結果。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人民幣是否應大幅升值。以出口驅動經濟增長,是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一個核心發展模式,在沒有替代性產業崛起的情況下,出口放緩可能造成的中國企業生存和就業壓力之大,并不難想象。 至于人民幣是否繼續大幅升值,在中國實現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后,主要的決定權已移交給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作為一個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美國顯然應當避免給外匯市場不必要的施壓干擾。更何況,人民幣過快地大幅升值,直接影響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價格和數量,對兩國公眾的現實生活和財富積累都會帶來實質性影響,造成“雙輸”的結果。 因此,美方雖然萬分希望平衡其對華貿易逆差,但在美國制造業大量向海外轉移的情況下,不斷加大中國商品進口,恐怕是難以改變的趨勢。唯一可能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的方式,則是美國主動放寬高新技術和產品的對華出口限制,這樣才能兩得其利。對此,美國顯然還需要調整防范中國崛起的落后思維,真正站在美國長遠利益上進行戰略調整。 中國市場的全面開放,在今年結束加入WTO后5年過渡期的情況下,事實上已不需要中美雙方再過多討論。從最敏感的金融業,到與多數公眾有關的基礎建設和公用服務業,中國的開放步伐有目共睹。作為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展中大國,無論從經濟安全角度,還是為市場公平考慮,中國接下來最需要做的,其實是更一視同仁地對內對外開放貿易和投資等領域。在這方面,美方當然會有更多機會,但這機會不應當專屬于美方,而必須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進行最優配置。 提高能源安全和改善環境,倒是中美目前都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雙方應當可以達成許多共識。當前在全球產業分工中,中國事實上承擔著許多超越自身需要的能源和環境負擔。而中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從思路和舉措上,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改善環境保護。而作為世界頭號能源消費大國,美國對全球環境的破壞首當其沖,而且至今拒不加入京都議定書。因此,無論是在能源還是在環境問題上,美國其實沒有資格對中國說三道四,而表現出足夠的理性和現實姿態。 作為財政部長,保爾森的工作重點無疑要保持美國經濟實力和長期競爭力,但從中美兩國經貿關系的現實出發,恐怕美方必須進一步學習基于平等互利,尊重中國的發展,找到符合兩國利益的經貿合作模式,從而既確保美國未來繁榮,更有益于兩國民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