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反就業歧視能否擺脫就業高壓怪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4日 09:17 中國經濟時報
-于德清 日前,中國政法大學會同北大清華人大等高校,在招聘會上宣傳反就業歧視。他們認為,中國的就業領域中充滿著各種歧視,而且是赤裸裸的歧視。在國家機關中這種現象相當嚴重,而現行的一些法規明顯帶有歧視色彩。有學者認為,應盡快起草反就業歧視方面的法律或就有關政策提出建議,并對帶有歧視條款的現行法律法規進行清理。(《瞭望東方周刊》12月13日) 如今就業歧視無處不在。從乙肝歧視到性別歧視,從學歷歧視到籍貫歧視,如果很不幸你集合了種種當下流行的被歧視的要素,那很可能就是勞動力市場上境遇最悲慘的一群人。盡管在正常人看來,許多被歧視的借口毫無理由,甚至是非常荒謬。但是,當這些荒謬的事件成為在社會上不斷發生的普遍事件時,對于就業歧視現象,我們當然就不應僅僅局限于道義的聲討,還要看就業歧視之所以存在的現實基礎,以及當下是否具備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現實路徑。 從根本上來說,就業歧視極大地傷害了社會公平的原則,也是對人權的侵犯。政府和社會沒有任何理由可以為種種就業歧視現象開脫,有關立法和政策的清理等舉措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不過,從現實來看,對反就業歧視宣傳最力的是高校。這也直接暴露了一個根本問題,當前的就業壓力是就業歧視橫行,以及反就業歧視聲音高漲的現實基礎。很顯然作為勞動力供給方的高校,有其相當現實的利益訴求,即通過這些舉措以消除各種就業障礙,更大程度上地促進自己的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在反就業歧視的活動中,有雙重的目標,一是維護社會的公正和人權的平等,二是促進就業。然而,在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下,無權亦無勢的大學師生們究竟能否實現這兩個目標,則令人懷疑。 當然,從學理上來看,兩個目標可以分開實施,不過現實卻并不會因此而“骨肉分離”。只要就業壓力還在,那么即便反就業歧視的法規和制度健全,我們也不能排除,隱性的歧視仍然會繼續存在之可能。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反就業歧視無疑意味著實施更加嚴格的勞動傭工制度。這顯然對企業的用工市場帶來負面刺激的信息,會降低企業雇傭新勞動力的需求和愿望。這反而不利于促進就業和緩解就業壓力。 在促進社會就業方面,中國和印度采取的政策大不相同。印度采取了可能是發展中國家中最嚴格的勞動傭工保護制度,這固然體現了對工人權益的尊重和保護,但是,也抑制了其整體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在這個方面,中國相對可能是最寬松的勞動傭工保護制度,這固然促進了就業,但是也被世界輿論指責為“血汗工廠”。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保護勞動者的權利和促進社會就業之間有著一種難以調和的矛盾。在就業壓力上升的情況下,這一矛盾會更加突出,尋求緩解之道也變得更加困難。由這樣的角度,我們再審視當下的反就業歧視運動,就發現其目標的達成并非易事。 當然,給反就業歧視潑盆冷水并不意味著我們就默許甚至是贊同那些野蠻地促進就業的方式。我們在此只是認為,反就業歧視不應是一項孤立的行動,解決就業歧視問題當與促進就業并重。因此,對于人大和政府來說,就不僅僅只為反就業歧視立法建章,在當前一段時間就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同步制定《促進就業法》和出臺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和企業多雇傭員工的減稅政策等是更加重要的事情。這當然需要國家財政為解決就業問題開道。如此,我們方能擺脫“血汗工廠”式的惡性就業增長方式,也才能更大程度上地實現就業的和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