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反思世界工廠神話 中國不應該成為世界工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3:17 第一財經日報
周健工 “世界工廠”式的經濟,無論從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還是從中國的能源、資源及環境的承受能力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目前還不是“世界工廠”,也不應該是“世界工廠” 自2001年日本通產省發表的白皮書第一次提到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之后,“世界工廠”就成為國內外描述中國經濟的一個常用詞。德勤公司在其200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中國之于21世紀,已經變得如當年英國之于19世紀。而且,中國正表現得越來越好。”西方用“世界工廠”來稱呼今天的中國經濟時,是以西方工業化歷史的經驗為出發點來衡量的。 中國對這一稱呼有些措手不及。經過一番爭論之后,“世界工廠”的說法逐漸被國內以不同的方式接受。目前人們使用“世界工廠”這個說法時,基本上表達了幾個不同的含義:中國正在顯示出成為“世界工廠”的一些特征;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中國應該成為“世界工廠”。但是,“世界工廠”一直是一個充滿誘惑卻埋藏陷阱的說法。 什么是“世界工廠” “世界工廠” 這一說法有其產生的特定歷史背景。工業革命以后,英國憑借其先進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強盛的海軍,建立了一個以英倫三島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絡,其特征是英國在國際分工中扮演了“工廠”的角色,而其他國家扮演了原料供應國和消費市場的角色。英國制造的產品主要是為世界各國生產的,其制造規模和制造能力足以影響全球的產量和價格。當時支撐起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是發達的紡織業、采掘業、煉鐵業、機器制造業和海運業。英國“世界工廠”有以下幾個特點: 全球性:英國從全球各地進口原材料,經過加工后,再把制成品銷售到其他國家,產品多數用于出口。隨著英國進行殖民地擴張,成為“日不落帝國”,英國主宰了一個全球性的資本主義貿易體系。這一點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有精辟的描述。 先進性:英國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最先進的工業組織形式、最完備的分工體系。此外,英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造就了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倫敦反過來又為英國的制造業和貿易提供了完備的金融服務。 殖民性:英國通過炮艦外交或者殖民統治,建立了一個遍布全世界的殖民帝國,雖然英國是自由貿易的鼓吹者,但這一自由貿易體系,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對落后國家的殖民化來實現的,而且貿易也主要是在英國的殖民體系內部展開的。 壟斷性:英國有強大的海軍力量,保證了它能在一個“自由”的國際貿易體系中最大限度地維持自己的勢力范圍。 英國當時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僅占世界人口2%左右的英國,在19世紀前70年里,一直掌控著世界工業生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貿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后來德國的興起、美國的興起,以及日本的興起,一般都被人稱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即使被人稱為“世界工廠”,但在使用這個詞時,多是用了一個類比的含義,而并不完全具備當初英國的全部特點。更為確切地說,這些國家是世界制造業中心。 中國不是“世界工廠”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過去10年中,中國工業年均增長率達到12%,工業產品出口增長迅速,一些產品出口額已居世界首位,煤炭、鋼鐵、彩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照相機、空調機等的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占世界貿易的份額不僅在迅速增長,而且中國在全球分工的價值鏈上的位置也在攀升,如中國的電子產品、信息技術產品、通訊產品等的出口都在迅速增加。 中國產品確實已經遍布世界各地,從歐美的發達國家到廣大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制造”。兩位數的增長率,已經保持了多年。另外,中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外國直接投資(FDI)最大的接受國,跨國公司已經把中國當成其全球產業鏈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環,把中國當成其最重要的加工基地之一。 但就中國制造業的整體水平而言,還遠遠達不到當年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從份額上來說,即使和美國與日本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如2004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但在2003年,中國在世界出口中所占份額是5.8%,在世界進口中所占份額是5.3%,遠遠比不上當年的英國。美國工業產值占全球比重超過20%,日本制造業所占比重為15%,中國在世界排名已經躍居第四,但只占5%左右。 從在制造業的價值鏈上所處的位置來說,中國制造業仍未擺脫末端。中國仍然集中于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我們還沒有掌握當今制造業主要的核心技術,更多地只是在全球生產鏈的最后一道環節上組裝產品。在全球營銷方面,大部分中國產品既沒有掌握渠道,更沒有自己的國際品牌。中國制造,是全球產業鏈中流血流汗最多的一環,但也是利潤微薄的一環。 中國的制造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組裝業,在大量進口原材料與能源的同時,也進口國外的核心零部件和專利技術。而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科技最先進的國家。所以,中國與英國當時在世界上先進的科技地位尚不可同日而語。在制造業技術檔次低的同時,中國本土制造業的規模太小。 從更深層面來說,中國金融市場發育得不充分,也阻礙了制造業向更高層次發展。從英國、美國、日本來看,金融中心都是伴隨著制造業的興起并為制造業服務的。中國進行金融改革要有一個漫長的經歷,在此期間,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些必要條件,如與現代市場經濟相匹配的企業制度、發達的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市場,可能都會相對滯后,從而影響中國制造業的發展。 實際上,中國離“世界工廠”的進程仍然有一定的距離。“世界工廠”的一個標志是工業化,但中國尚未實現工業化。按照國家統計局的定義,工業化意味著農業就業人口必須在20%以下,我們目前仍高達50%。由此可見,不要說達到當初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國要趕上美國和日本制造業的水平,至少還有幾十年的長路要走。 中國不應該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有著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之一的比較優勢。首先,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跨國公司將其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細化,將一件產品的不同生產環節在全球尋找最適合的基地,導致國際間產業轉移速度空前加快,產品加工的勞動密集環節不斷向發展中國家擴散,使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成為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組裝與出口基地;其次,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將保持穩定;第三,中國有較好的工業基礎與配套條件;具有豐富的較高素質且價格低廉的勞動力,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時間內,勞動力成本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升;制度逐漸與國際接軌,加入WTO過程使這一過程進一步加速;正融入世界經濟,具備較完備的參與國際分工的基礎設施。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將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制造業基地。在以全球為背景的“資本轉移”過程中,中國是一個最重要的引力極。 但是,哪怕是從現在起,中國也不能把目標定為“世界工廠”。盡管這個說法有其特定的歷史含義,但有一點非常明確,中國永遠不可能成為當初英國式的“世界工廠”。“世界工廠”是一個與蒸汽機時代相匹配的概念。當年的工業化國家,已經全部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成為“世界工廠”可能僅僅意味著實現了工業化,仍然與當今的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 “世界工廠”所對應的工業化道路,在21世紀,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可能再也走不通了。傳統重化工業的大發展,要求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的消耗,要求生態環境作出巨大的犧牲,這些都是中國目前脆弱的生態系統所難以承受的,這也是西方一邊將中國稱為“世界工廠”,一邊不斷地制造各種版本的“中國威脅”論的原因之一。 中國“世界工廠”另外一層的含義,是中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進一步增加。目前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接近70%,而且進出口還在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樣的經濟結構類似于小國而不是大國。美國和日本的需求主要是來自國內而不是國外,外貿依存度僅在20%至30%。需求過度依賴出口意味著潛在的經濟風險和外部沖擊都會很大。中國經濟發展中應該迫切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提升內需在總需求中的份額,建立一個與中國人口規模、疆域、國際地位相匹配的開放式的大國經濟。 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人口規模以及就業壓力,都要求我們建立一個從襪子到芯片都生產的制造業。但是,中國不可能復制當年英國的歷史。“世界工廠”式的經濟,無論從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還是從中國的能源、資源及環境的承受能力來說,都是不可持續的。中國目前還不是“世界工廠”,也不應該是“世界工廠”。(作者為本報編委,zhoujg@cbnews.com.cn)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