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融業:并購上市混業與巨鱷抗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11:46 南方日報
入世預言:“國有商業銀行必須爭取5至10年內成為有競爭力的商業銀行,否則將無法生存。”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 數字變化:如今5年過去,中國金融業正進入群雄逐鹿的局面。統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71家境外銀行在國內開設了214家分支機構,外資金融機構投資于國內18家銀行的資金總額已達179億美元。2001年外資銀行在華總利潤為1.96億美元,而2005年則達到4.46億美元,5年時間增長了一倍多。“中國銀行業5至10年定生死”并非危言聳聽。 廣發行并購一波三折,工行創下全球最大規模IPO,保險公司進入銀行業……2006年,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進入倒計時之際,市場熱鬧非凡,而背后則是國內外金融巨頭為即將到來的貼身廝殺作最后的排兵布陣。 事實上,從廣發行并購案競爭之慘烈,可一窺外資金融巨頭對中國市場的無限覬覦之心。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布魯斯·莫利曾預言,在未來10年至15年,外資銀行將可能占據中國金融市場約30%的份額。他說,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金融市場所占的份額只有2%,這顯然是一個過低的比例。 在入世一片“狼來了”的呼聲之中,中資銀行得以浴火重生。占據國內銀行業市場大半壁江山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5年間挺過了改革陣痛,初步理順了機制。2005年,建行上市了;2006年,中行、工行也上市了,而工行還創下了全球最大的IPO記錄,就連積弊最深的農行也準備上市了。 而根據2000年9月統計,其時工行資本充足率僅為4.57%,農行為1.44%,建行為3.79%,根據巴塞爾協議,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只有中國銀行達標,為8.5%。2000年時,世界前20家銀行的不良資產率為3.2%,而中國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超過20%。 為了應對全面開放后外資帶來的強大沖擊,國內金融業關閉了13年之久的金融混業之門也悄然打開。此前在資本市場上略顯沉悶的保險業,2006年突然發飆,以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為領頭羊,開始大舉向銀行業滲透。 據統計,目前國內保險公司已經參股或有參股意向的銀行已經達到18家之多。被參股的銀行包括四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保險業投資規模首次突破1.1萬億元,達11252.92億元。 而初步完成體制改革的國有銀行,在得以喘息之后,也正在加緊“破冰”混業經營。據銀監會相關人士透露,中行和建行均已申請發起或合資成立保險公司,而銀監會也正在考慮銀行進入保險行業的要求。 業內人士預言,從長遠來看,以后的金融格局將出現以銀行或保險為龍頭的控股公司,旗下涉及銀行、保險、基金等多個領域,以此與國際金融巨頭抗衡。 人物 廣東發展銀行董事長李若虹: 中外銀行應學會同臺競技 廣發行并購案無疑是今年國內銀行業最具新聞效應的事件。在廣東發展銀行與投資者團隊簽約儀式完畢之后,記者向廣東發展銀行董事長李若虹要求在適當的時間作一個專訪。李若虹半開玩笑的婉拒:“我現在只想睡覺,太累了!”但當本報記者問及這次股權轉讓價是否滿意時,他激動地說:“價格非常理想,創下了國內非上市銀行引入投資者購股價格最高水平。” “外資銀行進入我國市場,在我看來并不是‘狼來了’。”李若虹說:“外資銀行有外資銀行的優勢,中資銀行同樣有著自己的優勢,雙方應學會同臺競技,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李若虹稱,目前,我國銀行業還處于產業成長的初期。這種產業的開創期為商業銀行的自主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契機,所以,在未來幾年內,隨著我國銀行業競爭環境的逐步變化,很有可能進入以收購、兼并為重要特征的“規模”時期。商業銀行應及早預見變化,應對變化,在戰略上抓住關鍵問題,才能在變化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報記者 朱桂芳 見習記者 孫君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