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鈞
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
我們現在看到了社保基金被貪污挪用給老百姓造成了損失,孰不知基金運營不善,不能帶來合理的回報也是一種損失。但是,中國的養老保險基金似乎就不能談運營,一放開,準出事,真叫人左右為難。
今年下半年以來,社保基金存在的嚴重問題再次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此次聚焦公眾視點于社保基金的起因是上海的“朱均一受賄案”,據報道,違規操作的金額達32億元,而坊間傳說竟高達80~100億元。緊接著,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對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三項社保基金(養老、醫療、失業)的審計結果,發現違規問題的金額達71億元。這兩天,再次爆出浙江金華“數億資金被挪用炒股”的消息。看起來,用于保障中國老百姓,尤其是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障制度,本身的保障出了嚴重問題。
對此,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特別指出:“社會保險基金是‘高壓線’,任何人都不得侵占挪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田成平則提出:“管理社保基金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增值。”就中國當前的現實情況而言,政府采取這些對策無疑是正確的。然而,如果從社會保障理論的角度來看,則發現我們已經陷于兩難的境地。
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要進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時,根據國際經驗,我們認為當時現收現付式被稱為“勞保退休”的制度是不可持續的。但是,如果要改弦更張,實行儲備積累式的個人賬戶制度,我們又有已經退休的“老人”和人到中年已經來不及自己為自己積累的“中人”這樣兩個包袱。到90年代,經過反復研究,提出了“統賬結合”的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模式。但是很快我們又發現,由于作為制度中堅的體制內企業的下崗分流和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從1997年開始,當年收上來的養老保險費(包括應該撥付到個人賬戶中的資金在內),還不夠發當年的養老保險金,這樣,個人賬戶中當然就不可能有資金儲備下來,形成了所謂的“空賬”問題。迄今,養老保險基金欠下的“空賬”已達8000億元左右。
于是,到了新世紀,遼寧省開始“社保試點”時,“做實個人賬戶”擺上了議事日程。為了謹慎起見,個人賬戶中的金額從11%(個人8%+企業3%)減到8%;到試點推向東三省時,個人賬戶減到5%;再把試點擴大到8省市時,又減到3%。但是,不管怎樣,“做實”是下了決心的。
儲備積累式的養老保險制度,亦即個人賬戶,并不是把一堆錢擱在那里就可以成為一項可持續的制度的。因為我們必然面對通貨膨脹,尤其是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物價上漲。今天投入100元,10年后還值幾多?何況,一般而言,正常的參保時間應該是40年。如果一筆錢放在那里,40年后其實際價值又會貶值多少?所以這堆錢一定要運作,運營中要講回報率。放眼世界,無論是新加坡的公積金,還是中國香港的強積金,還是智利的私營化養老金,都把養老基金的回報率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們現在看到了社保基金被貪污挪用給老百姓造成了損失,孰不知基金運營不善,不能帶來合理的回報也是一種損失。這兩種損失孰大孰小,現在很難估算。
但是,中國的養老保險基金似乎就不能談運營,一放開,準出事。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對基金投資運營放了一點口子,結果是上百億的資金被貪污挪用。后來一直加以嚴管,養老基金只準存銀行。加上實際上“空賬”多多,根本沒有可玩的錢,所以情況大為好轉。但是現在又要“做實賬戶”,又要搞“企業年金”,還有醫療個人賬戶、失業保險基金乃至住房公積金的積累,日漸增多的資金又讓一部分人心頭狂跳不已,貪污挪用的問題再度頻繁出現……
中國的社保基金真叫人左右為難,這犯的到底是什么病?是該好好診斷一下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