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權力部門集資建房易造成房市畸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6:54 新華網
自1998年開始,各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停止實物分房,推行住房貨幣化改革。然而,由于當時許多地方既無足夠的存量房源來清算歷史遺留問題,又無充足財力解決貨幣化補貼,因此許多地方通過劃撥土地、減免稅費等舉措集資建設經濟適用房,以彌補住房消費不足。集資建房一度成為財力困難的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解決和改善職工住房問題的"良方"。然而,如今很多地方的集資建房卻"變了味",引起群眾極大不滿,社會上議論紛紛。 危害一:引發新的社會不公平 據群眾反映,當前一些地方集資建房出現的問題主要有: 面積越建越大、檔次越來越高,已脫離其住房解困的本質。一些政府實權部門的集資房小則90平方米,大的在150平方米以上,甚至還有200平方米以上的豪華住房。 銷售對象把關不嚴,中低收入無房戶或缺房戶可買,高收入有房戶也可買。不少地方都規定已購公有住房的職工不得再參加集資建房,但很多單位"暗渡陳倉",通過"定向開發"、"委托代建"、"團購"等形式,變相搞集資建房,既享受了經濟適用房的種種優惠政策,又披著"市場化運作"的外衣,名正言順地將多占房、占大房行為合法化。 什么是集資建房?集資房是改變住房建設由國家和單位統包的制度,實行政府、單位、個人三方面共同承擔,通過籌集資金,建造的房屋。職工個人可按房價全額或部分出資、信貸、建材供應、稅費等方面給予部分減免。集資所建住房的權屬,按出資比例確定。個人按房價全額出資的,擁有全部產權,個人部分出資的,擁有部分產權。 集資建房有兩種產權:一種是該房屋出售的價格高于當年的房改成本價。其產權界定為經濟適用住房產權。另一種是低于當年的房改成本價格,其產權為房改成本價房。 擠占政策優勢,對面向中低收入人群銷售的經濟適用房建設構成一定程度的擠壓。以陜西西安為例,在1998~2004年間,建成經濟適用房近650萬平方米,其中一半以上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單位集資房占整個經濟適用房的比例越高,意味著普通百姓購買面向社會銷售的經濟適用房的機會越少。 在湖南長沙,有一個名叫"金色比華利"的小區,名為商品房,實際上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為解決職工住房而修建的住宅小區,整個小區占地約34萬平方米,共1700套住房,其中1200套對內銷售,500套對外銷售。這個通過"非市場化運作"的高檔住宅小區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通過其下屬的湖南省高速公路廣告投資公司,以建辦公樓"新時代廣告文化園"的名義立項,獲取"省重點工程"的頭銜和優惠,實際上卻偷梁換柱,蓋起了住宅樓,以致在湖南省地產界破天荒地出現了"省重點工程"的住宅小區。此外,"金色比華利"還利用"合法的商業運作"實現了"內虧外補"。記者采訪得知,這個住宅小區一期開發對內銷售均價是每平方米1720元,比實際成本價低200元,而二期對外銷售的均價達到每平方米3500多元。 當前,由于房價的不斷上漲,一些普通購房者往往要為一套房子奮斗數十年。重慶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光云認為,一些特權部門利用集資建房大肆謀取私利,造成了體制內外居民住房條件的"兩重天",沒有獲得購"福利房"權利的居民則會產生某種權利被剝奪的感覺,形成巨大心理反差。這種現象帶有極大的不公平性,暴露了政府在住房管理上的漏洞。 危害二:造成房地產市場"畸形" 近幾年,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而有著巨大經濟發展潛力的湖南長沙市房地產市場卻持續低迷。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都看好這個市場,但真正投資的卻是少數。長沙市副市長徐湘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越來越多非市場化運作的集資建房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沖擊。他告訴記者,近幾年,為了經濟發展,湖南省、長沙市兩級政府辦公地點向新的開發區搬遷,部分直屬機關也實施了搬遷。為了工作便利,許多單位都在新區規劃建設了集資房。目前已有14家單位開始規劃建設集資房。同時,一些效益好的單位為了改善職工住房條件,也以定向開發、委托代建、團購等非市場化運作形式購建住房。 西安交通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楊東朗認為,集資建房面積過大,勢必沖擊房地產市場。以陜西西安市為例,集資房土地多為劃撥,前期費用減半,平均每平方米房價1500元左右,而商品房開發成本在2000元以上。集資建房低于市場價格甚至低于開發成本,擠占了按市場行為經營的企業的市場空間。 部分開發商認為,由于集資建房通常只能在不成規模的地塊和舊城區的邊角之地開發,同時受建房成本的影響,建筑質量和建筑美學都無從考慮。過不了幾年,很多集資房都會成為"建筑垃圾"。 危害三:國有資產流失,鑄成集體腐敗 2001年7月,西安市糧食局以其下屬某公司干部住房緊缺為名進行集資建房,2002年10月建成并分配給了職工。據西安市糧食局部分離退休干部反映,高標準建設的整個住宅工程總造價達1800萬元,而糧食局70多名在職職工的集資款不足400萬元。為了補足資金缺口,糧食局領導不惜動用國有資金補缺,分別從下屬單位軍供站和大興路糧倉借了500萬元和200萬元,同時賣掉了原下屬公司的家屬樓,獲款480萬元,從中拿出400萬元用于家屬樓建設。 記者在西安市糧食局大院看到,這個被稱為"紅樓"的家屬院與機關辦公樓緊密相連,十分搶眼,周邊的商品房價格每平方米2500元左右。照此價格計算,糧食局的集資房價值要提升幾倍,局長們住房價值80多萬元,處長住房價值50多萬元,一般干部職工住房也在30萬元以上。部分離退休干部認為,"糧食局在違反政策的情況下,超標準、占用國有資金建設家屬樓,搞二次福利分房,實際上是變相侵吞國有資產!" 半月談記者還在湖南長沙看到,坐落于長沙市開福區撈刀河鎮的銀宏小區,是中國人民銀行長沙市中心支行與其他金融部門以"解決職工住房困難"為名共同修建的超大型別墅群,每戶面積在168~230平方米不等,整個小區為森林環抱,風景秀美,氣派非凡。這個于2001年籌劃修建的別墅群已于去年竣工。據調查,這個擁有小區消防車、設施豪華程度甚至超越大多數商品房小區的"單位集資房小區"還低價占用了大量農田和一座灌溉用的水庫,當地農民群眾十分不滿。 記者調查了解到,像這樣以解決職工住房困難、改善職工住房條件為名,進行集資建房,而實際上侵占公共資源、侵吞國有資產,為小團體謀私利的現象十分普遍。而有關社會學家指出,違規、超標集資建房帶有明顯的福利性色彩,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福利性集體腐敗。(記者 徐旭忠 徐壽松 儲國強) 來源:半月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