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誰在操控非洲的石油生產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09:43 新華網
編者按:能源合作是中非互利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也是近年來某些國家借以對中非關系說三道四的一個焦點話題。他們指責中國發展與非洲關系是搞"新殖民主義",是"掠奪非洲能源"。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期我們編發兩篇專稿,呈現非洲能源開發的真實現狀。在事實面前,我們不難發現答案。 西方公司控制絕對多數份額 非洲已探明石油儲量僅次于中東和南美洲。截至2005年底,非洲各國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351億桶,占全球已探明儲量的11.1%。 但是,無論是非洲舊有的產油國,還是新興的產油國,其石油資源從被勘探到的那一刻起,就牢牢掌握在西方石油公司手中,而技術和資金是西方公司控制非洲石油的兩大法寶。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也是世界第6大石油輸出國,日產原油250萬桶。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尼石油工業主要依靠跨國石油公司勘探開發。目前在尼日利亞的西方石油公司主要有殼牌、埃克森-美孚、雪夫龍-德士古、道達爾、阿吉普和阿達克斯等公司。這些公司的石油產量占尼石油產量的95%以上,其中,僅殼牌公司就占到約40%,日均生產石油在100萬桶左右。 赤道幾內亞在上世紀90年代初發現油田,在一缺資金二無技術的情況下,赤幾政府與西方公司達成協議,以原油償還外國石油公司的投資,外國石油公司則向赤幾政府支付一定比例的石油收入,作為用地費和稅款。目前,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在赤幾的三個油田日產量為26萬桶,占赤幾石油總產量的近70%。 為了達到控制非洲 掠奪性開采和不合理分配造就"豐裕中的貧困" 長期以來,西方石油公司在非洲的活動"利"字當頭,一切以賺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很少考慮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居民的利益。以尼日利亞為例,西方公司在尼產油區的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經常發生管道破裂導致原油溢出自燃起火,將大片農作物和森林化為灰燼,滾滾濃煙對空氣、土壤、河湖造成污染,周圍居民甚至連日常生活必需的干凈水都喝不上。 在選擇開采區塊時,西方公司"挑肥揀瘦",搶占開采成本低、風險小的產油區。目前非洲產油國有明顯開采價值的石油區域已被歐美公司瓜分完畢,只剩下一些深海區、陸地上勘探環境惡劣的區域和不被看好的區塊。 在石油收入的分配上,西方公司通過確定不合理的分配比例,將大部分利潤揣入囊中。每出口一桶原油,作為產油國的乍得僅能從中得到12.5%的收入。乍得總統代比曾說:"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美孚和雪佛龍等組成的聯營公司在乍得就賺了約50億美元,而乍得只得到區區5.88億美元。" 西方石油公司還通過把持石油的定價權使非洲產油國損失慘重。據乍得總統府發表的公報說,自2003年乍得正式生產石油以來,石油聯營公司曾以每桶18美元的價格向某些特定市場出售了5000萬桶原油,而當時的 西方石油公司的這種掠奪性開采和不合理分配,使非洲產油國很難通過石油工業的發展獲得經濟和社會效益,成為造成"豐裕中的貧困"這一非洲特殊現象的一大因素。 中國在非油氣開發注重互利雙贏 中國在非洲能源領域投資始于1995年。截至2005年底,中國在非洲較大型的油氣合作項目共27個,涉及蘇丹、安哥拉等14個國家。 中國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同非洲豐富的石油資源是互補互利的。中國在與非洲國家開展能源合作的過程中,通過能源投資促進資源國經濟發展,通過工程技術服務加快資源國勘探開發進程,通過技術合作與培訓為資源國培養石油專業人才。同時,中國公司還積極投身當地的社會公益事業,建設道路、橋梁、 有記者曾經問"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秘書處首席執行官穆卡韋萊:"中國是否在掠奪非洲的資源?"他做了一個很好的回答:"你們去查一查,看看當年歐洲人開采我們的礦產是什么樣的條件,你再看看中國與非洲國家簽訂的合同,那又是一個什么樣的條件。你們能找到一個國家的做法比中國做法更有利于非洲國家的嗎?"(半月談駐內羅畢記者 劉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