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貿易太極以柔克剛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18:40 財經時報
金戈 中國最近經歷了貿易多事之秋。先是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打破對華溫和貿易政策,隨后古鐵雷斯又就市場準入和知識產權問題對中國發難。一些媒體在報道中方的反應時,也紛紛加上了“強硬路線”和“強硬反擊”等字眼。 但奇怪的是,強強相撞結果并不是中歐或中美貿易戰升級或失控。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結局得益于中國以務實的態度,溫和地消化了對手的發力。或者可以說,中方已經學會了如何對付來自歐美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其最恰當的比喻大概是太極手法,以柔克剛,當強則強,“四兩撥千斤”。 所以無論曼德爾森還是古鐵雷斯,都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式的大棒政策:嘴里說話可能強硬,手段也并未退縮,但仍會在合理條件下用共贏的大定單同時塞滿彼此的口袋和嘴巴。中國文化不卑不亢的包容共贏思想,在這里得到充分的體現。 當然,更重要的是現實已不允許歐美任性而為。以美國為例,雖然美國制造業協會和行業團體喋喋不休于中國廉價商品奪走了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但許多指責者屢屢在中國不卑不亢的釘子上碰壁后,已開始把問題翻過來查看另一面。那就是中國出口對美國來說,是“失之東榆,得之桑榆”,美國在生產領域失去的就業崗位早已被流通領域增加的崗位大大地彌補了。 在此情況下,人們也許應更多回味美國國父華盛頓的那句話:“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習慣性的偏愛或習慣性的偏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會使該國成為一個奴隸,是一個受自己的仇恨或偏愛擺布的奴隸。” 不可否認,當前某些中國貿易伙伴的來勢洶洶,其實都難免延續一絲冷戰時代的懷疑和抵觸。一旦在貿易上稍有不順,或聽了某些鼓噪,就會說出硬話或選擇損人不利己。而歷史早就無數次地證明,習慣性偏惡意味著時機與資源的巨大浪費,何況如今中國經濟發展為世界提供的機會是如此的巨大和寶貴。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