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定論嚴介和為時尚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11月02日 01:34 現代快報

  此番嚴介和危機爆發,雖爆料頻出,然而在筆者看來,尚不足以形成定論。原因在于財務數據甄別之難。

  筆者關注嚴介和始于去年底,然而遲遲未動,原因就在于一直未能找到通往真實數據的路徑。嚴介和作為一名非凡的言說者,常寥寥數語就能將聽者淹沒于概念與義理的海洋,什么“其實政府最講誠信”、什么“企業家是弱勢群體”等等,對于這些言論,我的態度
是姑妄聽之,因為就調查新聞而言,是調查路徑以及隨之呈現的核心真實,才構成報道的核心內容與沖擊力,而絕非泛泛的義理傳播。

  一般而言,企業的年檢報告和總裁講話所引數據,是可以采信的,但如果這兩大信源相互矛盾、且差距太大,則很難在此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的判斷。

  太平洋集團的總資產是多少?凈資產是多少?年營業收入是多少?缺乏這些基礎數據,想判斷太平洋發生了什么?為何發生?危機到底有多大?是困難的和冒險的。

  假設我們采信嚴介和所說“目前只欠銀行3.82億”這一數據,那么他規模達數十億的資產以及上千億元的項目訂單,究竟是如何與這區區數億元的銀行債務相匹配的?其負債率之低似與經濟常識相悖。

  假如我們不采信他的債務數據,他的真實債務究竟是多少?其清償能力究竟如何?

  我們甚至很難從銀行的催債表現,來反推太平洋的危機規模。就金融系統目前的聯網管理水平而言,不同地區、不同銀行對太平洋系公司整體的負債情況應該是有通盤了解的。那么,銀行為什么要選擇目前的公開催債方式?正向推理是,銀行知悉太平洋危機深重,故苦苦催索。反向推理則是,銀行公開催債恰恰反證了太平洋的債務十分有限,因為假設太平洋的債務在20億、30億以上,銀行投鼠忌器,絕不敢以目前的方式催索債務。

  嚴介和能否有驚無險地渡過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項目的回款能力和資產的變現能力。而危機的公開披露,將進一步加大他調度資金、處理危機的難度,甚至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然而如果嚴介和將媒體也視為危機的制造者則是不客觀的。事實上最遲在今年初,太平洋的現金流已經開始出險。媒體的公開報道是在他四處救火達數月之久以后,才由法院公告被動帶入的。

  嚴介和危機是由

宏觀調控或我國金融業歧視民企引發的嗎?雖然誠如2004年夏,上海復星總裁郭廣昌在宏觀調控的風口浪尖對筆者所言:“從來沒有內部文件說只收民企的貸款,但每一次信貸規模的收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收縮民企貸款來實現的”———但是如果沒有具體的還貸數據支撐,用太平洋危機來言說金融業的民企歧視癥,為時亦尚早。

  值得關注的是,嚴介和危機其實也是對媒體職業水準的一次考驗。在技術層面的考驗是,如何甄別和處理企業在危機干預中釋放的數據與信息?在調查層面的考驗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個案事件,又怎樣以獨立調查在更大范圍內發掘新的事實,維護公共利益。(作者系新華社江蘇分社記者 經濟分析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