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喬新生:伊朗的經濟改革值得中國關注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9:04 每日經濟新聞
喬新生 伊朗國內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實實在在地改善了伊朗人民的生活。 2006年10月28日,伊朗政府正式啟動了“公平股份”計劃,決定在提高國有企業效率、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通過向低收入者廉價轉讓國有公司股票,促進國家財富公平分配以及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按照計劃,首批大約25億美元的國有公司股票將轉讓給全國460萬低收入者,其中主要是接受慈善機構資助的貧困人口以及生活困難的退伍老兵。這些股票的持有者只需分期償還股票的部分票面價值,就可永久享有股票分紅。為了防止少數人投機股票,伊朗政府在方案中特別規定,兩年內股票不得買賣。 伊朗的國有企業改革具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首先,伊朗的國有企業改革以消除貧困人口為目標,計劃在兩年內出售98億美元的股票,用于資助700萬貧困人口。換句話說,伊朗政府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的特征,而只是將其中的部分股票直接分配給貧困人口。讓最貧困的人從國有企業的經營中獲取紅利,目的是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里擺脫貧困,對國家擁有歸屬感。因為壟斷集團利益的小圈子化,不但不利于凝聚改革的共識,反而會進一步擴大整個社會的裂痕。其次,伊朗的國有企業改革是一種私有化,但是這種私有化既不是全民的私有化,也不是通過股份制改造間接實行私有化。這樣的私有化改革,既可以避免將生產資料直接轉化為生活資料,從而使整個社會失去資本積累的源泉,同時又可以避免在私有化過程中造成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讓少數擁有資本的人通過投資國有公司獲取更多的資本,而讓那些本來就處于貧困狀態的人們失去購買國有企業股票的能力。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之所以出現了壟斷集團高收入階層的現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們的國有企業實現財富增值之后,沒有及時回報社會,更沒有關注少數弱勢群體的利益。相反,大量的國有企業職工失去了工作崗位,而新生就業崗位不足,使那些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的貧困階層更加貧困。當前我國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是因為主導國有企業的改革者用自以為是的高效率掩蓋了對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的關注。 國有企業的改革應當是一次重新訂立契約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利益集團之間會反復進行博弈。但如果決策者缺乏正確的引導,那么,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必然會不斷地積累矛盾,最終導致國有企業改革進退維谷。發展市場經濟是為了提高效率,但并不意味著政府把實現公平正義的職責推卸給市場。 當然,筆者并不贊同將我國國有企業的股份直接分配給極少數貧困者,在國有企業沒有向國家上交紅利的前提下,如果將少數股份直接交給那些貧困人口,那么,這些股份對他們來說毫無價值。當前我們應該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的政策,要求國有企業在財務報表真實科學的基礎之上,向國家上繳企業的紅利,并且把紅利所得直接用于改善貧困人口的生活。只有這樣,中國國有企業的改革才會得到公眾的認可。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