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從哪里來?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7:55 人民網-市場報
本報記者 方世璞 “和國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中國企業必須在應用技術的科技開發上下功夫,除此之外,無路可尋!敝l明家、擁有十多項重大科技發明的葛文宇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中國企業同國外企業的競爭提出了這樣的見解。 事實上,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工業與中國水平差不多。但日本政府及日本企業界十分重視應用技術,他們將一些先進的應用技術融入到自己的產品之中,使自己的產品節能省油,性價比高,所以深得用戶歡迎。應該說,日本國的富強是靠應用技術“發家”的。 德國人也同樣十分重視應用技術,據統計,德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20年中,國內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專利技術,26%被轉化并直接應用于工業生產中。所以德國的產品實用耐用,質量上乘,技術含量高,無論什么產品都叫得響,過得硬,口碑好,品牌名揚四海,賣了個高價錢,消費者感到“值”。 美國人肯出大價錢收購有創意人的腦袋中迸發出的智慧,肯提供優厚的條件吸引有用的科技人才,肯提供風險資金將那些具有實用價值的發明迅速轉化到工業生產中。先進產品必定會有好的市場效果,掙了錢再支持科學研究和技術轉化與應用,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有人說:美國是借別人的腦袋富強的。 環視世界,凡是發達富有的國家,無一不是實實在在地重視“應用技術”,才使他們的產品占領了市場。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由于沒有按經濟規律辦事,使很多富有經濟價值的發明沒能迅速轉化成實用技術應用到產品中,有些技術因沒有專利保護而流失國外為他人所用。 改革開放之后,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產品落后而擠不進世界市場之不足,為能迅速趕上世界潮流而大批引進二流或三、四流應用技術(因為一流技術引進費用昂貴,我們花不起錢),造成了起步比較低。當技術相對落后時大量引進、購買先進的應用技術很有必要,我們的一些專家或企業家也贊譽這種做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問題是僅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自慰是十分危險的。我國的汽車工業熱熱鬧鬧地發展了幾十年,到今天仍是項“空心”產業,偌大一個中國,宇宙太空都上去了,一個小小汽車自己卻搞不明白,繼續步人后塵,說起來確實讓中國人臉紅。 “企業的競爭力就在科技創新專利的應用上!币恍┌l明家喊出了這樣的心聲。目前大多數中國企業對自己的發明專利不舍得投入資金去轉化、去應用。據了解,在中國境內國人自己每年申報幾十萬項專利,其中絕大多數是應用技術,現有申報專利中屬于邊緣學科的甚少。一批有應用價值和市場經濟價值的專利直到失去專利有效保護期也沒能得到轉化和應用,一些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無形資產付諸東流,尋其根源是我國缺少風險投資機制。因而,政府應該鼓勵或創辦風險投資的金融體系與機構;企業也應該意識到科技創新尤其是應用技術開發創新的緊迫性。這是我們同外國企業“平起平坐”的實力所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