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唐堯:中國企業為何不將繳反傾銷稅的錢發給工人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7日 06:58 中國青年報
冰點時評 唐堯 《浙江日報》10月24日報道,溫州鞋業龍頭“奧康集團”目前已正式決定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歐盟理事會做出的對我國皮鞋征收反傾銷關稅的終裁裁決。歐盟終裁決定,從10月7日起,歐盟正式對原產于我國的皮鞋征收為期兩年、稅率為16.5%的反傾銷稅。 這是最新一則有關中國企業表示將起訴歐盟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新聞,是否依舊是“光說不練”,尚需拭目以待。在我看來,中國企業不停地喊著起訴,爭一口氣的意味居多,而對起訴的前景恐怕并不看好。此前也已有報道指出,訴訟并不影響“反傾銷稅”的實施,訴訟一旦提起也將曠日持久,結案之時也許兩年之期已過。 兩年之后怎么辦?我以為,單憑訴訟是難以阻止歐盟繼續對中國鞋征收“反傾銷稅”的,因為訴訟根本就不可能贏;而作為“反傾銷稅”的對象,改變自己才是最主動、最積極也是最可能見效的途徑——如果兩年之后,中國鞋依舊只憑價格優勢占據歐盟市場,那么加之于中國鞋的“反傾銷稅”就仍將繼續。 在我看來,中國鞋企業沒理由對“反傾銷稅”怨聲連天,因為被征收的這一部分本來就不是中國鞋企業自己的。試拿一雙中國鞋、一雙歐盟鞋放在這兒,進行一番成本分析如何?這個成本分析的特別要求是,不問國別、不問不同地域的市場環境狀況,而只依據現代市場道德、市場規則、市場權利,來測算一下它們的成本“應該”是多少而不是“實際”是多少。顯然,二者的成本應該是一樣的,至少不應相去甚遠。那么為什么二者的實際成本有差別甚至相去甚遠呢?可能的原因則是,有一方沒有遵守市場道德、市場規則、市場權利,或者其所處的市場環境存在問題。 “反傾銷稅”將價格拉平,其實也就是將成本拉平。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是,與其將這16.5%給了歐盟,不如用于提高本企業工人的工資、保障他們的勞動環境,用于提升企業防治污染的能力,用于承擔慈善等方面的社會責任,如何?而既然“反傾銷稅”是一個可想而知的后果,那么對中國鞋業來說,承受“反傾銷稅”與主動提高成本(提高工人工資等)進而避免“反傾銷稅”,結果不是一樣的嗎? 其實從某個角度上講,即使歐盟并不征收“反傾銷稅”,中國鞋在歐盟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所向披靡,但被犧牲掉的依然是中國工人的權益——歐洲人享受到了便宜的價格,本該50歐元的一雙鞋30歐元就買到,那么這節省的20元其實就是中國工人應該拿到而沒有拿到的權益。 成本上去了,“反傾銷稅”自然就會避免。“主動提高成本”似乎很荒唐,其實“主動提高成本”不過是讓市場道德與市場權利回歸本位。賬,很好算,而中國企業之所以執迷不悟,一在于,即使被征收“反傾銷稅”,也難以抵消企業在工人權益方面的欠賬,企業依然有利可圖;二在于,中國企業的道德覺悟還很滯后,甚至抱有“寧與洋人,不與國人”的逆反心態;而更關鍵的在于,我們的市場規則不夠完善,而市場的監管者又不夠嚴格甚至進行權力尋租。 中國市場的現實是個什么樣子?如下一則新聞似乎與中國鞋沒關系,但卻是中國市場現狀的一個縮影:10月21日,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一服裝廠發生大火,死亡8人,禍首為“三合一”;而就在9月14日,還是織里鎮,一家服裝廠發生火災,死亡15人,禍首也是“三合一”——什么叫“三合一”?生產車間、倉庫、工人住所都在同一處,就是“三合一”。 中國工人的權益多一分,“反傾銷稅”的稅率就少一分,中國企業何苦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