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七大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路線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 11:07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馬暉 王世玲 北京報道 “這個《決定》的公布,意義重大,可視作黨在新時期探索什么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路線圖’。”10月18日,中央黨校教授辛鳴在對本報記者說。 當日,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全文約1.6萬字,共分八個部分,分別從“加強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完善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安定有序;激發社會活力,增進社會團結和睦;加強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領導”幾個層面論述了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的問題。 其中,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落點。“《決定》首次明確了要實現和諧社會該去做的事情——社會事業建設。”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表示。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線圖 “《決定》稿里有一句話很重要——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我提醒大家要好好琢磨一下。”辛鳴說。 “這句話,表明了我黨對于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的深入,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新的本質屬性,意義非常重大。”辛鳴進一步解釋。 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992年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又提出了“三個有利于”的著名論斷: “……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自此,“三個有利于”與上述有關社會主義本質的“五句話”,成為指引中共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標”。 十幾年間,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亦產生許多弊端。誠如《決定》稿中所言:“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 針對“新世紀新階段”所遇到的“新問題”,執政黨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并于不久前召開的六中全會上以此為主題進行了討論,并通過了《決定》。 “中國正處在一個和諧提升、歷史跨越的極其重要的時刻,而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一個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的嶄新課題提出來,是中共的一次歷史性跨越。”著名黨建專家、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這樣評價。 七大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 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落點。 《決定》明確指出:新農村建設、區域協調、就業、教育、衛生、文化、環境——七大社會事業將筑起中國和諧社會的大廈。 “《決定》首次明確了要實現和諧社會該去做的事情——社會事業建設。”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對本報記者表示,《決定》中,用非常具體的政策措施,對七大領域的社會事業建設作了系統安排。 周天勇表示,有三根邏輯紅線,貫穿七大社會事業領域。第一根紅線是要縮小三大差距——城鄉、區域、居民差距。 《決定》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來“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現在社會不和諧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城鄉之間的差距沒有得到控制。”周天勇說,“《決定》中提了一系列的辦法和措施,來控制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的拉大。” 具體措施中,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各級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國家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于農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村的比重;提高征地補償標準;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方面。 第二是縮小地區差距。《決定》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地區差距的辦法。如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老工業地區;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以及糧食主產區、礦產資源開發地區、生態保護任務較重地區的轉移支付等等。 三要縮小居民差距——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就業來解決。 “把就業單獨列出來,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個方面,意義非常重要。”周天勇認為,實際上,高層已有共識:只有就業才能縮小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 如《決定》中提到,大力發展密集型產業,實現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大力發展服務業、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支持自主創業。 “這些都意味著中等收入人群增加。同時,創業也能以一帶十,就業也就擴大了。失業人群減少,貧困人口就減少了。這樣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才能縮小。” 發展公共服務——教育、衛生、文化是第二根紅線。 “教育,醫療衛生,這兩個是居民現在比較關注,關系到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周天勇分析,《決定》里面最為關鍵的是,具體提到了教育、衛生改革的方向,并強調政府在這兩個方面的投入。 “發展文化事業是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后,必然要求更多的精神享受如健身、休閑、娛樂。”周天勇如是理解發展文化放入社會事業。 第三根紅線是人和自然和諧——環境和生態保護,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七個方面就是重新把社會事業在和諧社會的框架下梳理了一遍。”周天勇分析,和諧社會的關鍵,就在于這七大社會事業領域的建設。 這表明中央要把發展目標調整到社會事務層面,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并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