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無直接利益沖突現象出現 盡快調整利益分配格局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09:30 新華網
郭松民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對粵、滬、蘇、浙等發達地區進行社會矛盾調查時發現,一些地方的社會矛盾呈現出“無直接利益沖突”的特殊現象:社會沖突的眾多參與者與事件本身無關!比如江蘇省金壇市曾經發生因集資案糾紛引起沖突,事后調查發現,80%參與圍堵的群眾沒有任何集資款(10月17日新華網)。 有些專家把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歸咎于“一些地方負責干部的責任心流失”。但我認為,這還僅僅是看到了現象而沒有看到本質。在我看來,凡是出現這種現象的地方,都意味著當地的官民關系,或者說政府和底層民眾之間的關系,已經處于非常緊張的狀態,而在個別問題上甚至是對立的狀態。 這種緊張甚至是對立狀態的基本內涵,就是民眾對官員的“有罪推定”。只有承認這一點,我們才能夠合乎邏輯地解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群眾參與和他們沒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沖突。 最值得有關方面警醒的問題也許是:為什么民眾會對官員進行“有罪推定”?以我有限的觀察,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這些年來,中國非常強調經濟發展,同時又非常實用主義地認為,要推進經濟發展,就只能依賴精英,包括財富精英和知識精英(官員們當然也認為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精英),因此在利益分配的格局上,就大幅度地向精英傾斜,而底層民眾的利益,則往往被“改革和發展的代價”以及“轉型期的陣痛”這樣的借口給犧牲掉了。這樣的政策長期推行導致底層民眾產生懷疑:政府究竟是誰的?是“他們”的,還是“我們”的?而一旦他們產生這樣的懷疑,對立情緒也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信息不對稱。雖然政務公開的口號已經提出了好幾年,但實際情況卻還是相當不盡如人意。政府推出一項政策,想達到什么目的,誰能夠從中得到好處,誰將付出代價,民眾對此均不甚了了。此外,政府官員自身的財產情況,其親屬、子女的情況,也都還沒有制度化的向社會公布的方式,媒體也很難對此進行報道。而民眾的心理則是,既然你掌控著這么多的公共資源,因此你越是遮遮掩掩,我就越是認為你心中有鬼。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官員進行“有罪推定”幾乎成為必然。 第三個原因當然就是腐敗了,這方面的報道、分析很多,我這里就不啰唆了。 “無直接利益沖突”的大量出現,凸顯了官民關系的緊張,這實在是一個危險的信號。要扭轉這一趨勢,最重要的是盡快對利益分配格局進行調整,同時輔之以反腐倡廉和信息公開。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已經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并將社會和諧定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這就為實現這些調整提供了一個根本保證。必須看到,構建和諧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尤其是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必然會受到來自利益集團的阻力。因此,我們必須統一思想、明確目標,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充分依靠和發動人民群眾全力支持和積極參與改革的各項進程,大刀闊斧地全面推進體制改革、法制建設等各項改革的深化,才能最終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