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宏觀經濟要注意三大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09:27 中國財經報
10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公布的《2006年秋季報告》在分析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后指出,第四季度,尤其是2007年—— 汪同三 沈利生 萬東華 經濟運行出現不良循環鏈 當前,某些部門的產能過剩問題與較長期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相互交織,發展到今日,出現了一個經濟運行的不良循環鏈: 由于某些部門的產能過剩,國內市場需求相對不足,迫使過剩產品尋求國外市場,造成出口增加。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外貿順差明顯增加,外匯收入相應增加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貨幣當局不得不增發基礎貨幣,使得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基礎貨幣的增加,使得國內信貸供給相對寬松,為投資的過快增長提供了資金基礎。由于國內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問題,投資與消費的比例失調,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滯后于經濟增長,造成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動。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供給寬松形成的隱性的通貨膨脹壓力,雖然造成在相對較長的時期內投資品價格與消費品價格的相對背離,卻沒有直接形成消費價格指數的明顯上漲,而是使資產價格水平,包括房地產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這種狀況更形成了在某些短期有利可圖的上游產品部門的盲目投資熱,而在未來出現更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這種經濟運行中的不良循環鏈可以使某些部門在某一時期內出現歌舞升平的現象,但從長期來看,只會掩蓋乃至激化經濟結構和體制方面存在的深層次的矛盾,增大宏觀調控的難度,甚至危及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隱患。 如何打破不良循環鏈?應該說,外貿和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特別是外貿順差激增,是當前宏觀調控需要著力解決好的問題。解決好這一問題不僅在對外關系方面收益頗多,更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阻斷國內投資過快增長的資金供給,抑制投資反彈,同時有利于調整投資與消費的結構比例關系。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加快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步伐,使匯率這一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通過市場機制發揮更為重要宏觀調控的作用,同時要及時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通過金融貨幣政策和財政稅收政策的配合實施,爭取緩解外貿順差過大的問題。 一段時期以來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的問題是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不良循環的直接孿生物。不良循環中過高的貨幣供給和投資的一個重要的投向,就是房地產。在過去一段時期中,相當數量的違法使用土地案件涉及到房地產開發,房地產通常是增長速度最快的部門之一,房地產獲得的信貸數量通常也是增長最快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貸款總額達到2743億元,同比增長56.4%,增幅比去年全年高35個百分點。從這些情況來看,抑制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也應該是當前宏觀調控著力解決好的問題。 然而與解決外貿不平衡主要需要依靠貨幣和財稅政策通過市場調節來進行不同,進一步解決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問題,需要更多地使用政府行政手段。受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影響最嚴重的是普通群眾,特別是中低收入階層。解決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問題與控制房地產價格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由于住房具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二重性,我們不能簡單地通過市場來解決所有居民的住房問題。住房作為私人物品,其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而作為公共物品,政府有責任要滿足中低收入階層基本的住房需要。因此,我國目前中低收入階層對房地產市場不滿的真正原因應該說是政府的缺位。所以,解決目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嚴肅整頓土地供給秩序的同時,從各個環節治理經濟運行中的不良循環,抑制隱性通貨膨脹對包括房地產價格在內的資產價格的影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政府掌握和能夠調動的資源最大限度地為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廉租住房,做到各級政府在保障中低收入階層住房方面的不缺位。 地方政府如何響應中央政策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還偏高,投資增速快、規模大的問題還未能有效抑制,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艱巨。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隨著經濟的加速增長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社會不同階層之間、全國不同地區之間、產業不同部門之間出現了多種利益主體,他們之間的關系復雜,各種矛盾交織,使宏觀調控難度大大加大。 在諸多矛盾中,地方政府對中央調控政策的響應程度不高,是影響宏觀調控效果的一個重要問題。某些地方對宏觀調控政策采取各種化解措施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中央與地方、全局與局部之間必然存在的矛盾,以及目前干部管理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中尚存的急待進一步改革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與地方目前存在著財權與事權的日益不對稱。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受到全國人民和各級干部的衷心擁護。但是由于我國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城市化建設、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與生態的保護與恢復,任務艱巨,需要大量的投資支撐。同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減輕農民負擔、保障當地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落實這些目標的具體工作在相當程度上是各級地方政府的任務。在事權劃分上地方政府的事權大大增加了。而在財權劃分方面,地方政府的財權卻有相對減小的趨勢。雖然中央政府在不斷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但對大多數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來說,轉移支付的規模與他們的期望,與當地發展需要相差甚遠。在巨大的經濟社會發展壓力下,地方必然產生通過發展工業,增加就業,增加財政收入,以解決當地各種經濟社會問題的內在動力。地方往往在把上項目、求發展,片面追求GDP放在首要位置,而存在忽視保護耕地、保護環境,和忽視采用先進技術和要求規模效益的趨向,特別是地方不太關心宏觀經濟“過熱”會引致通貨膨脹的問題。 當前,我們在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的工作中,應該注意如何解決好地方政府對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響應問題。 一方面,需要研究和解決如何在中央和地方適當合理地調整事權和財權的關系,多渠道加強地方財力,充分調動地方發展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要認真轉變政府職能,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和投資資金來源渠道。堅決制止某些地方政府有錢亂投資,沒錢借錢投資的行為。應該看到,全國投資控制不住,地方政府有很大責任。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必須嚴肅紀律性,強調全國步調一致,令行禁止,保證宏觀調控取得積極全面的效果。 過度投資可能引發新的產能過剩 2005年下半年宏觀經濟運行中凸現的一個問題就是某些部門存在著產能過剩,為此,中央政府采取的積極應對和化解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入2006年以后,產能過剩問題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代之而來的是貨幣供給和銀行信貸增長速度的加快,一些原來擔心出現過剩虧損的生產資料的價格出現回升,生產增長速度加快,企業總體盈利狀況有所好轉。 出現這樣的局面是與2006年年初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的急劇增長相聯系的。2006年初投資增長速度的再度加快,投資增長速度的提高意味著投資需求增長速度的提高,投資增長對投資品的需求,直接吸納了上游產業可能出現的過剩產能,并激起上游產業部門的再度擴張,形成經濟景氣在生產資料生產部門內部的加速自我循環。 然而投資的高增長只是暫時掩蓋了由于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調造成的產能過剩問題,這種上游產業部門內部的加速自我循環是不可持續的,這種供求關系短期平衡的恢復是以未來更為嚴重的不平衡為代價的。如果不加強宏觀調控,把過快增長的投資穩下來,未來將會面臨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